阅读历史 |

晚唐浮生 第1249节(3 / 3)

加入书签

88章 歉疚

一支驼队抵达了宁戎驿,停了下来。

“殿下,高昌城不小啊。”赵在庆走了过来,递上水囊。

邵嗣武接过,仰头灌了几口,道:“痛快!”

附近有一大片农田,农人们正在忙活,种植越冬小麦。

高昌这个地方的气候,其实是有点怪异的。

冬天很短,最多三个月,而且并不太冷,这从高昌把冬都设在此处就可看得出来。

待到夏天,高昌就会极为炎热,太阳火辣辣的,照得人头脑发晕,于是高昌君臣就又跑到夏都庭州避暑去了。

这里可以种植冬小麦,考虑到地力因素,两年三熟是完全可行的——事实上当地人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驿站外已经围了一圈人,都是过来看热闹的。

不愧是中原大朝,家底就是丰厚。这么大规模的驼队,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足足一千八百余峰骆驼,驮载着各类军需物资。

同时也议论纷纷,毗伽可汗到底得了什么失心疯,要与中原天兵对抗?

先王又是怎么回事?屡次抢夺大国天子的骏马,这下好了,引得人家上门,兴师问罪。你死不要紧,害得百姓跟着遭殃,这就不厚道了。

驿站很快准备了大量干草、骆驼刺等草料,甚至还准备了一些秕谷、糠麸之类给骆驼恢复体力。当然,饮水也少不了。

不一会儿,又有一位名叫火山奴的官员赶了过来,指挥着文吏不断清点物资,办理交割手续。

夫子们在一旁默默等待着,只待手续弄完,立刻就将物资用驴车拉走,分门别类,一一入库,以供大军取用。

邵嗣武静静看着。

水是从井下取出的。

井很深,通过地下暗渠、蓄水池互通互联,既可供人饮用,亦可灌溉农田,时人谓之“井渠”。

也正是这样的灌溉系统,加上独特的气候,使得高昌成了《北史》中“地多石碛,气候温暖,厥土良沃,谷麦一岁再熟”的存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