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9 鱼目混珠(2 / 5)

加入书签

脚肉的腥臊;

腊味合蒸焦香浓郁,切得极薄的腊肠、腊肉交错码放,顶上还摞了一撮萝卜干、几粒干豆豉更是为这道菜增添了几分复合滋味;

蒸老南瓜和水晶萝卜被蒸得极为软烂、入口即化,携老带小的游客们基本都点上了一份,但……

“摆盘、温度和原料是合格的。但这么多菜,就拿着两三款料汁反复用,口味未免也过于单调了。”

每道菜尝了两口,谈嘉山便放下了筷子,“如果不是中厅里摆着这么大一个电蒸箱,我都要怀疑他们家用的是不是半成品的预制菜了。这口味连铜筷子的边都摸不着,之前那两组是没吃过好的吗?”

“毕竟这家餐厅前五年都是拿的金筷子,要取消评级资格的话还是得谨慎些。”

杨钰吃得也不太满意,她百思不得其解:“我记得三年前有个湘菜厨师长出身的资深评审员来试过这家店,对方给的评价还是挺高的。往期报告里对这家店的改进建议基本集中在店内环境和出品速度,但是看店里的装修痕迹和上菜时间,他们应当是在这两个方面下了功夫的,但出品质量怎么会下降得这么快……”

何应悟在两位大佬面前插不上话,见他们都吃得不多,便放心地撒开了膀子吃,连青椒蒸咸鸭蛋这种拌饭菜都刮了个干净。

“小何弟弟,你吃这么多,肚子不会难受吗?”

在手机上编辑完评审意见初稿的杨钰刚抬起头,被桌上的空碗们吓了一跳,不由得有些担心起何应悟的身体。

“常规饭量而已,他顿顿都吃这么多,待会回去了他还能再来俩包子填填缝。”谈嘉山打量着何应悟狂炫一顿但没有任何鼓胀趋势的肚子,面无表情。

之前谈嘉山还担心过何应悟这么吃对身体不好,出于健康层面的考虑,他也曾监督着何应悟按照正常食量进食了一段时间。

结果才短短一周,何应悟轻减了五六斤斤,颊脂垫部位都瘦得凹了进去。

看在公司安排的每月一次的体检报告中,何应悟的指标实在正常,谈嘉山也就随他去了。

“我太羡慕你这天生吃不胖的体质了。”杨钰隔着羽绒服捏了捏何应悟皮肉紧实的胳膊,真心实意地夸赞道:“也不知道肉都长哪儿去了。”

肉都长在大腿和屁股上。

看过实物的谈嘉山心虚地摸了摸耳朵。

在店里时,几人不好就评级的话题多聊,等到回了酒店,杨钰这才收集了另外两人各自填报的评审笔记,开始进行二轮复盘。

这家餐厅如今的水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配不上《炊金馔玉》的评级标准,更不用说保持金筷子的级别。

谈嘉山和杨钰在测评餐厅方面经验丰富,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入手,给出了详实的将这家餐厅从《炊金馔玉》榜单中剔除评级资格的理由。

但何应悟的评审建议却是“建议复审”。

面对两人的疑惑眼神,何应悟解释道:“我买单的时候随意找了个开票方,趁着收银员忙活的时候,以洗手的借口混进了后厨。奇怪的是,他们家有好几个炉头师父,有些菜是炒过之后再分装上锅蒸的,我就说怎么吃着这家的蒸菜,总感觉有股烟熏火燎的味儿。”

对此,杨钰有些不解:“这不是进一步佐证了这家店偷工减料的行为,为什么你还会给出复审意见呢?”

说到这里,何应悟把手机掏了出来,点开点评软件,将今天中午刚发的一条展示给两人看,“我买单的时候,收银员以好评优惠的理由,怂恿我在点评软件上为这家店进行带图点评。”

说着,他戳进这家店的定位里,从翻不到尽头的模板化夸赞中,找出几条差评。

「难吃得要死,和前几年吃的根本不是一个口味,也就骗骗外地的冤大头了。」

「这几次去吃环境是好了很多,但是价格也涨了不少,而且都没见过姐弟蒸菜馆的老板娘了,是换了老板吗?」

而让最终让何应悟给出复审意见的,则是半年前的一条评价——

「因店面租约到期等原因,原“姐弟蒸菜馆”现改名为“丽姐蒸菜馆”,新店搬迁至大围南路285号,欢迎大家前来品尝。」

因为这条评价没有带图,排序权重被挪到了极为后面的位置。

点进去卡,下面也只有几条嘲讽的水评,大致内容是吐槽这家店大概率是跑来蹭姐弟蒸菜馆热度的同行。

“我刚刚在企查查上搜索了关于刘阳市,姐弟蒸菜馆,的关键词条,发现它其实是今年才刚注册的。”

何应悟说着,又从桌子上拿起一份出发前他在各渠道搜集到的有关这家餐厅的资料,用红笔将湘省日报中关于这家餐厅的一则内容圈了出来。

“前年,姐弟蒸菜馆携特色菜‘醋蒸鸡’,参加了由大围山举办的‘围山八蒸’选拔赛。当时这道菜拿的是条例,但每逢过年过节、大型庆典,刘阳产的大型焰火总是能将气氛推向新高潮。

为了吸引游客、笼络招商,每逢跨年,刘阳都会举办一场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