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章 切磋交流(1 / 3)

加入书签

分组之后对于每个人的评价也有了一个新的标准,除了个人的表现,在团队中的表现也将是评分的一大项。而除了各种训练,还有就是知识的加深学习,类似选修,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辅修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由于是辅修,相关评价便没有与评分挂钩,更像是一种拓展。得益于变异的加持,使得学习这些东西快了许多,就以英语而言,在原来的世界李清澜连过四级都是死记硬背,更不要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了,而穿越过来经过半年的学习现在已经可以口语化交流了,简直是不可思议。对于这次的辅修选择李清澜也是顺着自己在原来世界的课程,即计算机方向,在这边叫模块主体计算机,但是不是单一的学习哪个方向,而是从最基础的构建开始学习,包括硬件,软件,安全,攻防等,可惜的是这些只是辅修,没有太多时间给倾斜到这个方向,只是当个爱好。毕竟这个世界与原来的相似性还是挺高的。再说说主修课程,就是各种素质锻炼和技巧练习,从一开始的砍固定金属目标,到后来的移动靶,再到后面的真人对练。这也是第一次觉得这东西需要天赋和脑子,不是说大力就能出奇迹,不会思考总结,不会随机应变的人,虽说不会出局,但是地位终究不会太高,容易被当成炮灰。更何况除了个人实力的提升,还有小型团队作战的布局,大型战役的时机把握、临场指挥等能力的学习,对于一个强化过的穿越者而言,只是当一个普通的武夫太浪费了,哪怕资质不够走到最高处,但是悠长寿命所能积累的经验也是有一个保底的,只要不死,只要经历过,哪怕最后是肌肉反应,那也算进步了不是吗?经验的积累对于这群穿越者来说,太过于容易了些。扯远了,看回这一期的学员身上。第一个月的训练很枯燥和乏味,基础,反复是主调。主要目的就是让他们适应自己的身体,使之能够熟悉这具因为穿越而带来改变的力量,让他们能够使用这力量,而不是望宝山空手归,那样太浪费了。现在他们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真人对练。除了士兵会配合他们训练,学员之间也是有竞争的:每个小组之间的比试切磋,只有把对方全部打败才算自己的小组获胜。这种规则很有利于吴刻的小组,毕竟他们有五个人。后来王志奇有给教官反应过说要重新组队,但是结果是他自己被关进禁闭室反省了三天,出来人都虚脱了。而士兵配合学员的训练,与其说是训练,不如说是士兵对学员们的单方面碾压,差距过大,不是力量,而是运用,技巧的差距。这些士兵几乎都是穿越者,来这里的教学姑且算是休假?连正式的任务都不算,差距太大了。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没有机会,戴乐就在对练的过程中击败过对手士兵。至于为什么不是李清澜(主角)?嗯,要是一个在原来的世界连健身都没有的人,穿越过来一年不到,没有对战经历,毫无相关意识的人能够打败一个经历了大大小小不知道多少次真正搏杀的士兵,那才叫意y好吗?戴乐原本就是警察学校毕业的,毕业可以直接到警局报到,有正式编制,这种人怎么想都要比一个普通大学生要精通格斗吧?所以对于戴乐的进步剩下的学员没有太多的嫉妒心理。更何况李清澜自己能够清晰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虽然现在看来打败这些人还有的看,但是他自己清楚进步的速度是很快的,现在的他已经已经对于教授的各种近身搏斗技巧和刀术有了明确的掌握。从一开始的依葫芦画瓢到现在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思考得出不同的应对手段,当然,这个过程不能太快,需要一些时间来反应。虽然每个穿越者都可以说是天赋异禀,但是天赋的兑现每个人的程度还是不一样的。看着对面攻过来的朱淳,李清澜开始思考他可能的动作变化和相应的应对,侧身躲过纵劈,在对方还没有反应过来的刹那一脚踹向其背后,朱淳也没有说就被打到,而是顺势直接翻滚远离想要躲过后续攻击。李清澜也没想那一脚就能结束战斗,在跨步追进之后也是挥舞手中的长刀从下往上斜挑。对于全身装甲穿戴齐全,随时能够开启护罩的他们而言,没有开启高频振动的长刀不会有太大伤害,最多就是一道伤口,而在药物的作用下不会影响第二天的训练。长刀堪堪贴着朱淳的胸甲划过,半跪在地的他直接依靠腰部力量和转动带来的惯性从侧边砍向李清澜的腰部。上挑的剑锋没有失去控制,而是还没到最高点便斜着砍向袭来的刀。鉴于朱淳的攻击不可能有太多准备以及力气不可能与站着的自己相比,所以斜砍只用了一只右手,左手同时向着朱淳的脑袋砸去。本来就不稳的姿势再次失衡,李清澜顺势一脚踹倒对方,长刀紧跟着刺出,但是停在了朱淳的眼前,“胜负已分!”“朱淳,下场换人。”宁嵘教官在李清澜停下动作之后也宣布道,收刀,退开几步。今天对练的是李清澜的小组和吴刻的小组,现在剩下的人只剩李清澜和吴刻了,对于自己的队友李清澜还是觉得很可靠的,至少比吴刻带着的那两个女生有用得多。两个人都被许墨痕一个人砍倒,简直不可思议。虽然她们也对许墨痕造成不小的影响导致在她对战秦誉的时候完全被无伤带走。至于张衡,带走了秦誉,但是也无力再战。这几个人的实力现在大概是半斤八两,谁能赢就是看谁的发挥好了。感受着逐渐恢复的力气,刚才的那一波战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