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93章通商(1 / 2)

加入书签

范文进的奏报李破只是看了看便放在了一边。

吐蕃来人他要见一见,割地求和?什么时候高地成他娘的吐蕃人的疆土了?用高地作为筹码来跟大唐谈条件,想的还真美。

通商往来……

这个倒是正常,现在好像几乎所有人都很愿意跟大唐通商。

中原王朝在这个上面有着天然优势,中原物产丰饶,无论是文明进程,还是各种工艺,都处于当今世界绝对领先的地位。

邻居们喊打喊杀的,为的其实就是想要从你这里沾点光,来硬的不成了,那就进行通商,李破非常理解他们的想法。

但话说回来了,任何通商行为都要有所回报,些许的货物只是回报当中的附属品,其他可以琢磨的地方有很多。

………………

现在看来当初选定这个对手的时候有些欠考虑了。

他还以为至少要打上几仗才能让吐蕃人意识到找错了对手,顺便把这个崛起在高原的国度扼杀于摇篮之中。

可吐蕃人一仗就被打蒙了,阵前的将军派人来求和,接着来的就是吐蕃国王的侍从……吐蕃人有点奇怪啊……

崛起于高原之上的野人,文明程度极其落后,一般来说越是落后的部族越是好战,吐蕃人之前的行为也印证了这一点。

可他们突然变得温顺了起来,那就一定是吐蕃国内出现了问题,就像突厥一样,越是急着会盟,越让人觉得不对劲。

难道还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大唐才刚立国,按照大国崛起的规律,必然要经过一连串的开国战争,才能站稳脚跟,进入到盛世之中。

开国战争可不止包括平定国内诸侯的战事,而且还包括对外战争。

比如说前秦,平定六国之后,始皇帝派蒙恬等率军逐匈奴上千里。

强汉也不差,在击败项羽之后建立了大一统的汉王朝,之后跟匈奴纠缠数十载,最终把匈奴打的奄奄一息,残部狼狈西逃。

东边则吞并朝鲜,将辽东以及朝鲜半岛纳入到了中原的势力范围之内。

前隋就更不用说了,在开国之初便和突厥大打出手,最终逼得突厥四分五裂,当时突厥有大大小小的汗王十数个……

然而大唐开国就比较诡异,东西突厥遣使结好。

和吐蕃倒是打了一仗,吐蕃人的反应有点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竟然就这么服软了?向为西北大患的吐谷浑人也已成为了过去,怎么看西北的局势都是一片大好。

要是高句丽再派了人来……他娘的大唐周边好像也就没什么让人烦恼的强敌了?这对于大唐来说算是一件好事吗?

李破在太极殿中又溜达了起来。

经过了多年的战乱,大唐需要休养生息,可话说回来了,崛起于隋末乱世的唐军将士需要一个对手。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别说将士们不会同意,他作为大唐的天子也不会做那样的蠢事,刀锋正在锋利之时,若不砍些什么,过上两年也就钝了。

高地上不去,西域又太遥远,跟突厥王庭交战又有些得不偿失,李破的目光不由自主的便望向了东方。

高句丽……这些年没听到什么消息,也不知道正在做什么,数十万人的尸骸还留在那里,高句丽人还没有付出应有的代价。

只是他的布局还没有完成,攻打高句丽有点力有未逮。

跨海击之,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而在陆地之上……最大的障碍就是突厥的东方汗阿史那多闻,这个人统领着众多的东北部族已经有些年了,根基应该有了一些,之前在觊觎高句丽的辽东城……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这中间的分寸对于帝王来说必须拿捏得当。

……………………

四月间的长安朝堂一片忙碌。

春耕渐渐接近尾声,之后各部一直在全力配合户部和司农寺施行新的田亩制度,劝农使纷纷赶往地方郡县,引导,督促地方官吏给百姓重新划分耕地,厘定税制等等。

今年要是能把这一件事做下来,其实就不算白过。

更何况各部都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李破案边的奏表堆积如山,好像永远也处置不完。

关于朝廷的举措,朝臣和地方守臣纷纷进言,议政的热情比以前高涨许多,主要还是朝中迭出新政,在地方上施行的时候,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地方上的官员也就不能闲着,上书朝中言有缺失是题中应有之义,算是给朝中大政的一个反馈。

皇帝在这个时候起到的作用其实就是拿主意,其他的还得朝臣们商量着来,面对地方官员提出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样的局势在近些年估计会一直延续下去,因为朝廷的很多举措都是以五年十年为单位,看的是一个长远效果。

皇帝和朝臣拿定了主意的事情,不会轻易改弦更张,出现再多的问题也就是个解决的办法,大方向上不会产生变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