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07章 示范户(1 / 2)

加入书签

方晴发愁的道:“可连个棉签都没有,怎么抹呀?”

刘锐随口说道:“用手接着蝎子酒,直接按上去。”

方晴又好笑又好气,骂道:“滚,那样会弄湿衣服的。”

刘锐一阵无语,耐着性子道:“大姐你不会蹲着吗?”

方晴瞪他一眼,道:“两排之间这么狭窄,我怎么蹲得下?”

刘锐指向外面的过道。

方晴骂道:“滚,会被司机看到的。”

刘锐回过头,淡淡地道:“我给你把司机叫下去还不行吗?”

方晴道:“那也不行,会在过道里留下水渍的,被人看到问起来多丢人啊。”

刘锐颇有些啼笑皆非,回头小声道:“你还能更难伺候点吗?”

方晴横他一眼,道:“又没让你伺候!”

刘锐道:“等到地方了,你找人家茅厕,进去蹲下就搞定了,还能顺便上个厕所。”

方晴听他公然跟自己这个女人谈起上厕所的事,又羞又气,真想拧他一把,可当着那么多外人,也只能作罢。

赶到那个示范户所在胡同口,大巴车就进不去了。

众人在这里下车,然后在李家坟村那位李姓支书的带领下走入胡同。

路上,刘锐向这位李支书,请教李家坟村扶贫工作发展红火的原因。

李支书讲了几点原因出来。

首先,是县里各级领导干部重视并且加大了对村子的扶贫投入。

其次,是各种扶贫方面的利好优惠政策落实到了村子里。

最后,贫困户们接受了扶贫工作的宣传与教育,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与动力。

在这些前提下,村里的扶贫事业才算是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并且声势喜人。

刘锐听得连连点头,这些原因与他想的基本一样。

必须要贫困户自身积极上进、努力奋斗,再加上外部力量的帮扶,才能实现最终的脱贫致富。

这两方面的投入是缺一不可的,而在扶贫资金充足的前提下,贫困户们的态度就变得尤为关键了。

李支书又介绍了下要参观的这家示范户的情况。

这家示范户,原先是李家坟村里最穷的几户人家之一。

一家五口人,全靠两亩贫瘠的山地过日子,典型的靠天收。

不过家主有志气,没有坐等靠要,而是积极主动的想要改变穷困面貌。

为此,他四处打工,学习各种致富本领。

比如学做小生意,想看看能不能搞点小买卖。

他还积极从电视广播上了解山村养殖的技术。

这样过了几年,他眼界开拓了不少,心里也有了一点点计划。

却苦于没有本钱,根本搞不起事业来。

就在前几年,随着扶贫的春风刮到了这个位于太行山脉深处的贫困村里。

先是各级干部驻村驻户,实行精准扶贫。

随后各种优惠利好政策也落实到了村子里。

这位家主趁这个大好机会,通过申请最新的免抵押、免利息的小额扶贫贷款,贷到了一笔款子,搞起了獭兔养殖。

獭兔养殖是一项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简单易学的项目,能使贫困户迅速增收脱贫,是公认的养殖类扶贫优良项目。

有句民谚说得好:家养三只兔、不愁米油醋;家养十只兔、不愁衣鞋布;家养百只兔、走上致富路。

这位家主选择了獭兔养殖,等于是走上了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脱贫致富快速路。

说到最后,李支书有些兴奋的说:“他已经通过县扶贫办,跟市兔业协会签订了收购协议。”

“每一批獭兔出栏后,协会都会在随行就市的基础上,以每斤不低于十元的价格收购。”

“养殖的第一年,他家年收入就达到了六千多元。”

“今年他又在院子里,新建了一个一百多平米的钢制养殖棚。”

“同时又购进了三十对种兔,扩大了生产规模。”

“到今年年底,他家年收入估计可以突破三万元……”

郭才和刘锐听得连声赞叹,张奎则是双目放光,一脸的羡慕。

赶到示范户家的院子里,李支书叫来家主,给石桥村的贫困户们讲述脱贫致富的过程与经验。

刘锐趁机给方晴一个眼色,让她去茅厕里给她自己上点药。

方晴含羞带嗔的瞪他一眼,找奔了茅厕去。

众贫困户听完家主的介绍后,也都惊喜赞叹,纷纷问询刘锐:

“刘主任,像他说的这种无息无抵押贷款,我们能跟你这儿申请吗?”

“刘主任,你能贷给我们多少款子呀?”

“我也想跟他学,搞獭兔养殖,刘主任你说行吗?”

“我们要是搞起獭兔养殖来,那个什么协会能收购吗?”

“兔子不好养啊,尤其是冬天,我们能搞别的项目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