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33改装渔船从电路开始(周末快乐)(1 / 6)

加入书签

傍晚,百舸归来。

双帆船也回来了。

王忆爬船上去,看到船头炉子火焰熊熊,欧家两口子正在围着炉子忙活着。

炉子上放了一个挺古怪的锅灶,应该是个陶坛,但形状却像是个盔,个头挺大的,直径得有一米,坐在炉子上正在热气腾腾。

王忆一冒头,欧母便冲他笑着挥挥手。

这个疍家妇女很腼腆,她不太跟社员打交道,可是为人很好,自从来到天涯岛她不顾自己感冒还没有好彻底这回事,便帮助社员去补渔网。

她一辈子都在船上,都在跟渔网打交道,她补起渔网又快又好,手工队的春红看过后想吸收她去一起搞编织。

手工队现在不光编织平安结了,王忆带过来的编织绳和小饰品众多,还给她们带来编制手册,她们现在天天一起学习讨论怎么编织新的工艺品。

都是小东西,比如项链、手串、风铃等等。

但在沪都小商品市场卖的挺好,特别是一些贝壳做成的风铃,配上金丝粉线价格还不低。

可惜欧母不肯。

她只忙活渔活,对别的工作有些抗拒,就像欧人民对于上岸定居有些抗拒一样。

他们两口子都把双帆船视作自家的大宝贝,王忆想让他们把帆船改成机动船不是简单事。

得动用脑子。

欧母向他打招呼,他便热情回应,递上去一袋子油炸花生米说道:“晚上去我那里喝点?”

欧人民愉快的说道:“好,喝点,有花生米怎么能不喝一点?”

他打开袋子抓了一把花生米给他老婆,剩下的攥在手里撵起一颗看了看,塞进嘴里倚在船板上慢慢吃。

王忆看向罐子,里面烧的是马尾藻,于是他便问道:“你这是要煮盐吧?海藻盐?”

“对,海藻盐。”欧人民点点头。

王忆问道:“队里门市部有盐,你买两斤就是了,不贵,干嘛还要自己煮盐?”

欧人民笑了起来:“我们欧家人不买盐,自己会煮盐。还有这是不是给我家里准备的,我家里有盐,这是我煮了要分给一些同志的。”

这白水郎汉子比较沉默寡言,有什么话他不会一口气说完,得有人询问他才会往下回答。

于是王忆继续问道:“你怎么还要煮盐分给咱们的社员?有社员吃过你家的盐说好吃了?”

欧人民摇摇头:“没有吃,是他们请我吃饭,我没有能给他们的,就煮盐分给他们。”

说着他拍了拍罐子自信的说:“欧家人的盐,好吃!”

罐子里是盐卤水而不是寻常海水,外岛有盐场,这些水就是在盐场取出来的,可以自己煮出盐分了:

盐卤水在罐子里沸腾,水分蒸发,慢慢的盐分就会凝聚在陶罐四周,这时候用刀子刮下来就行。

这样的盐多有一些矿物质成分,镁呀钾呀钙呀之类的。

王忆第一次看到有人用如此原始的方法煮盐,便坐在旁边烤着火看起来。

罐子里不光有马尾藻叶还有一些贝壳,仔细看是文蛤贝壳和藤壶壳子。

他问道:“你们煮出来的盐带有鲜味不光是海藻的事,还跟你们用的这些贝壳有关吧?”

欧人民摇摇头。

王忆疑惑:“没有关系吗?那你们……”

“我不知道。”欧人民继续摇头,“这都是老人传下来的煮盐方法,我们都是这样煮盐,煮出来的盐很好。”

火焰燃烧,海风吹拂。

夕阳迅速落下,夜幕要降临了。

王忆抬头看了看,说道:“你们船上没有灯,晚上太黑了,我看你们白水郎白天都要忙着捕捞,这煮盐是慢活,白天怕是没有工夫干吧?是不是得等晚上才能煮?”

欧人民说道:“对,晚上有时候也要下网,不过晚上煮盐确实多,主要是晚上煮盐。”

王忆问道:“可你们船上没有光呀,这怎么煮?”

欧人民讪笑道:“没事,有火光。”

王忆摇摇头:“这多误事?我给你改造一下船吧——其实也不是改造,就是给你船上装个电灯。”

欧人民一听他要给自己改造船立马摇头。

但一听只是‘装个电灯’他又犹豫起来。

电灯是好东西。

码头上就有路灯,特别亮,他第一次来天涯岛准备卖虾的时候,就是被这些灯给震住了。

他没有见过这么亮的灯,让他有些不敢靠上码头来,因为在他的认知中,寻常村庄不可能有这么亮的灯。

此时太阳落山路灯又亮了起来。

灯光雪白。

照耀的码头和周边地带大为亮堂。

对于习惯了夜晚便是黑暗的白水郎们来说,这种灯光下的环境用亮如白昼来形容毫不夸张。

所以听到王忆说可以给船上带来这样的光亮后,欧人民两口子便心动了。

王忆笑道:“放心吧,就是安装个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