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2 / 3)
很方便。
熙华已经成婚,也就算作妇人,她不是来带着赴宴的各家小娘子玩的,而要进入宗室命妇的圈层,嘉华等人就承担起了招待小客人,和他们来往,带他们玩的职责。
嘉华年长,负担起的又是从前熙华的责任,带走这些小郎君小娘子时,心里想的倒不是吃喝玩乐,而是要好好办事,观察清楚这些人,摸底排查,为母亲分忧。
毕竟他不再是八九岁的小孩子了,他都十二岁了!阿娘带他来照顾弟弟妹妹,调停矛盾,初步筛选太子妃的人选,他都懂!
甚至来之前,嘉华还抽空去了一趟东宫,问景历想要个什么样的太子妃。十岁的景历神情茫然:“我不知道呀。”
嘉华自己的婚事还没有眉目,少年的心事倒是一箩筐,闻言就怜爱地看着弟弟,摇头叹气:“你不懂的,这件事可是很重要的。太子妃要你喜欢,还要阿娘喜欢,阿父也喜欢,这好难,太不容易了。”
景历再聪明,近来所有的注意力全放在日渐繁重的功课上,又逐渐开始加课,简直苦不堪言,哪有余力思考要个什么样的太子妃这种事?更何况就算他被嘉华努力启发,才十岁心里也确实没有什么想法。嘉华叹气摇头,放弃后离开了东宫。
所以今日来的时候,嘉华内心是下定了决心的。他知道瑞香似乎不大积极,也知道景历茫然无知,更知道太子妃和一场婚姻的重要性,于是便摩拳擦掌地准备好了。
赴宴的人其实出身都不低,还有不少是宫内殿下们的陪读或者亲戚。赏花会邀请的人多,王妃公主们也带着孩子入宫了,一时间十分热闹。十岁左右的孩子早懂事了,面对嘉华也不会任性,坐好后彼此认识一番,吃菜喝茶说话,气氛渐渐就热闹起来。
出身尊贵的县主与公主子女们知道今日和自己无关,三三两两一起说话。有心争取的自然便开始交了朋友,露了面,开始成群地玩耍,比试起来。嘉华自认是来考校的,便提议大家先作诗,自己和在场最年长的堂表姐妹三人一道评判,福华和玉华一个限韵,一个出题,让曜华来监考。
福华和玉华年纪小,但却不能被人忽视,曜华脾气温和,但做事细致认真,嘉华虽然自己舞文弄墨差一点,可无书不看,自认鉴赏的眼光最好。
此言一出,就没有人不参加的,哪怕对此并不擅长,但来了一趟,颂圣的应制诗总得交代出一两首应付,更何况提议的是皇后亲生,与太子一母同胞的安乐宗君?
此时文风极盛,时人尤其爱好诗赋,诗人更是如天上的繁星一样多,一样明亮。如此熏陶之下,勋贵人家教养儿女也少不了这一环,不说作得好不好,这诗到底应该怎么作,却是人人都知道的。福华出题又是以此情此景为题,宽泛又具体,既适合擅长的人全力发挥,又能让没有天赋的人也应付过去。
一炷香后,玉华拿起赤金小锤敲响桌案上小香炉边的玉磬,宣布收卷,他身边的宫人则下去收集作好的诗。
嘉华自己现场作诗一塌糊涂,倒是对考验别人兴致勃勃,拿来后便和其他两位考官,还有伸长脖子凑热闹的曜华福华玉华三颗小脑袋一起看了起来,又陆续排出名次。
他十二,其他两位考官都已经十三岁,身份眼界颇高,偶尔争执几句,异议倒也不大。说到底,十岁的小孩子,除非是惊世天才,否则作的诗也只需要看词句是否自然,韵脚是否无误,表达是否流畅,若是有新意,或者有出众的一两句,选材巧妙一些,就是极好的了。
片刻后,名次排出,嘉华铺纸录入,笑盈盈让宫人张贴起来广而告之:“一甲人选已经有了,只是依我看还需选个探花,到阿娘那儿替我们寻个彩头,今番才算圆满,对不对?”
虽是戏称,但却好玩,完全模仿前朝春闱,是挺有意思的。其他两位考官一个是县主,一个是公主之女,少不了面见帝后的机会,在宫中也一向有面子,当即笑吟吟同意。
一甲三人原本定好的彩头,是早准备好的,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是差不多的首饰玉佩,只是依次递减。
得了第一名的是韦君宜的幼女元新,第二名姓沈名宣英,在京中贵女圈子里是个生面孔,但其父正是今年铨选大受瞩目,颇有希望进入台省的沈令霜。他是皇帝心腹,众所皆知颇受看重,沈家也不是无名无姓,原是江南大族,不算传统勋贵,可几百年前天下大乱,他家出过不少谋士,官至宰相的也不少,只是严格来说不算门阀,家格却也不低。
第三名则是早早到嘉华宫里,和他一起来的崔绣玉。她又不当太子妃,也就没有用尽全力,但毕竟是有个乡君的爵位,也用不着过于隐藏锋芒,反正任谁都看得出她没有用尽全力,稍显特殊不算什么。
按理说探花选的都是最好看的,可在一群男人里挑个公认的最好看的其实不算什么,落选也并不丢人。可是在一场宫宴上,小娘子们中间挑出一个公认最好看的,旁人心里怎么可能服气?这个年纪的孩子,又都出身尊贵,这探花的名额花落谁人,都难免招人恨。
崔绣玉站起身,十四岁少女的纤细身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