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79麟之趾振振公子(2 / 4)

加入书签

瑞香被他安排也并不反抗,点点头,起身去洗漱后,又回到床帐里。

皇帝让他睡在外面——月份大了夜里容易起夜,睡在外面更方便。瑞香扶着肚子躺下,面容浸润在暖色的宫灯光晕下,看向皇帝:“你怎么了?还在想留国公的事?”

留国公祖上也是开国元勋,这几年颇得皇帝重用,只是他年纪大了,老迈多病,今年终于是撑不住,在被皇帝探视过后没几天就过世了。这几年来也算君臣相得,留国公忠心用事,又颇有机变,他死了,皇帝颇觉怅然。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留国公抛下的事到底谁来办,很是令皇帝费了一番功夫安排。

瑞香几番召见留国公的夫人,又多加厚赐,便很明显地表明皇帝对留国公府的态度。虽然其人已经过世,但先辈余荫还能再用几年,只看留国公下一代能不能出些人才,维持荣光不堕。

皇帝不怎么高兴,也不全是因为留国公之死,还有朝上根深蒂固,历代帝王都头疼的两件事。一者劝课农桑,二者人才擢拔。皇帝上位时,真可谓内忧外患,因两代帝王接连昏聩残暴,天下民众屡遭祸患,流离失所,天灾人祸不绝,人都走了,地也成了荒地,农桑自然荒疏。国家以农为本,无人种地,日子还怎么过?就是皇帝,也颇觉捉襟见肘。

其次便是人才凋敝,许多朝臣宗室甚至都不与皇帝一心。皇帝屡开恩科,广开言路,为的便是发掘人才。登基次年,太子出生,太子入储,宫中每出一对双生子,皇帝便开一次恩科,又不惜越级擢拔真才实学之人,又起复不少先帝当年弃之不用,不得施展抱负之人,这些年轻徭薄赋,与民生息,还算是经营得不错。

但皇帝心里当然很着急,当然永远不会觉得足够。

他用季威之去打击豪强兼并,放出大家族收留的隐户,重新分了田地,登记人口,让隐户开始纳税,把不法的豪强搜刮一空,又整顿吏治,广开言路,不拘一格擢拔人才,但一个人看到越多,想做的事越多,就越发觉得这还不够。

瑞香深知他的帝王之心,但有些事却只能慢慢来,就比如皇帝从来只觉得人才不够用——当今之世,能够读书识字至少得是殷实人家,想要科举入仕,则非得颇有家底才支撑得起二十年寒窗,屡次入京赶考,更不要说,书籍就等同于知识,被把持在世家门阀之中,等闲人家想要供子弟读书,还怕是还得自己抄录经籍。科举取士,从来都是有门槛的。

而皇帝自从继位,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打破这种门槛。他倒也不是疯了,非要天下人人可读书,毕竟这根本不可能,只是识字确实很重要。便是底层平民,若是能够识字算账,自然头脑清楚,明白道理,更有可能养出参加科举的儿子。

原先几年腾不出手来,这几年皇帝便一直在叫人编写开蒙书籍,准备刊行天下,系统且完善地讲述一些基础知识,以后作为流传万世的蒙学必读之书。因为期许过高,这本书下面的人是怎么编写皇帝都不满意,觉得尚未彻底完善,只是在京畿地区已经开始散发下去,众人莫不以为这是莫大的一项善政,可以说是推行地有了几分苗头,只是还在持续的修改,编写,挑剔之中。

两人虽然躺下,但却不是立刻就要睡的,皇帝从袖中拿出一卷新书,:“他们又编了一版出来,你也看看。”

瑞香幼承庭训,精通文史,对于这启蒙之书的优劣自然也看得出来,闻言便接了过来,借着宫灯的光晕翻看,只是还没来得及看内容,他却忽然一惊,先摸了摸纸页:“这纸……倒是绵密洁白,难道也是新的?”

纸这东西早几百年就已经存世,至今种类繁多,譬如公务用纸一直都是麻纸,书画最好是用蜀纸,但这几百年来,纸却从来都是昂贵之物,普通人家负担不起读书人,就是因为买笔墨纸砚,哪个都不便宜,几十年的学上下来,持续消耗,怎么供得起?而书虽然不便宜,倒还可以借来抄了读,纸却是全然没有办法不买,或者节省的。练习书法,做文章,诗词歌赋策论,哪个不是要落在纸上,才能给人看?

瑞香还是第一次看到手中这种纸,颇觉惊讶:“虽非蜀纸宣纸,但柔软洁白,光滑轻薄,实乃上品,到底是用什么做的?”

他是皇后,想的自然不是又出了一种新鲜纸,可以怎么用,而是想知道能否解决皇帝的问题。这纸拿来做新的开蒙书,显然是有用意,若能解决皇帝一直也无法可想的问题,让更多人读书识字,冲破蒙昧才最重要。

皇帝也不卖关子,道:“是用嫩竹子做的。”

以竹子做纸,并不是什么新鲜主意,但从前的竹纸粗糙,却没有瑞香手上这种好,也做不出很大的纸张,现在显然是做法有了极大的突破。

瑞香不种地,但也知道很多竹子都长得很快,若是只取嫩竹,则生产想必更快,尤其南方,竹子价贱,生长茂密,天然适合造这种竹纸。他不由精神一振,看向皇帝:“却不知生产这种纸工序是否繁琐,又能否生产得又快又多。南方多雨,竹子生长很快,若是能够大量生产,便可解决你的一大心事了。”

他毕竟还是很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