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夜讯(1 / 3)
二十二 夜讯
这种刷刷声太轻微了,简直就像什么东西迅速掠过雨幕穿过竹林时衣片带起的气流声。
姬苏聚精会神的听着,手臂突然一软。
完蛋了!
姬苏暗叫一声不好, BIAJI一声,摔在地上。
郭义猛的睁开眼化成一道黑影往里间奔去:“殿下!”
姬苏紧张又尴尬,弯腰手摸着腿,睁大眼睛看着眨眼间就冲进来的郭义,还有破窗而入的常孟人、于淳廷。
看着两人手里雪亮雪亮锋利无比的刀与剑,姬苏咽了口口水。
——妈妈,我好害怕,我要回家。
——————————
侍卫们的房间紧挨着姬苏与郭义的,房间里没有灯却开了门窗,一只箭鸷抖着身上的雨水,利尖的嘴灵敏的梳理着身上的羽毛。
正在此时一道黑影幽灵似的出现在门口,这人一身黑衣,头上戴着斗笠,倒也不急着进房,抱手依在门边像是侧耳在听主房里的说话交谈声。
姬苏可怜巴巴的一边看着于淳廷,一边痛得抽气:“那是我的,你还给我。”
于淳廷拿着笔筒走出去,然后空手走回来:“殿下要顽可以,可夜间不能置于床头睡觉,方才踩到那物摔一跤未酿成大祸已是幸事,若殿下执意,在下不介意背了罚把笔筒与院中所有竹子都砍了。”
……
姬苏可怜的看向常孟人,常孟人点头,表示同意于淳侍卫。
一扁嘴,姬苏再看郭义,郭义正在给姬苏揉腿,像是头顶长了眼睛似的,声音严肃:“奴才以为于淳侍卫说得是。”
憋了半晌,姬苏弱弱的哦了一声。
好险,马甲保住了。
门口的黑影听到这里方进了房,径直找到案几,拿了陶杯给自己倒茶水。箭鸷盯着他看了一会,又低下头去。
过了一会儿常孟人与于淳廷方回来,见到房里多出的一人一鸷也不吃惊,反而低声问:“陛下可有密令?”
来人嗯了一声,“竹纸呈上,陛下大喜,于朝上集思广益,全境建立造纸局推广此纸,明年春天实行科试。”
“即于春、夏、秋,各地乡、县、府州三层考试,试题以法、儒、术等大贤能人所着之书为题作试卷。拔头者,来年春初入京城行京试。得进前百者,殿前陛下亲考,观为人、观书品、观才能,兼优者,再审家世出身,着翰书院为庶官,考察三年为放地方乡县官。”
常孟人吃了一惊,看向于淳廷。于淳廷听得此言,面上并无什么变化,反而像是了然若胸的微微点了点头。
“陛下此举,那些世家望族且不阻拦?”
于淳廷问。
黑影像是笑了,喝口水,声音在黑暗里只隐隐比蚊子嗡声稍大一点:“朝上广议,世家望族可以各地书院收取门生。到了殿试,为陛下所赏识者,陛下可收之为门生。”
朝官门生!
天子门生!!
很好,读书人有机会成为世家望族朝廷大员的门生,然后成为他们手里有用的控制地方的力量。
世家们也更高兴,帝王把权力分放到他们手中,而且画出一个极大的饼:你的门生若有能耐,就给我当弟子。
这是帝王血洗世家根基后表现出来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显然是长期的,可见并可得的。
天下的世家与文人名士庶人寒门们又要疯狂了。
还来不及吃惊,黑影又丢下一个炸弹。
“此纸现世,陛下又于朝上商讨,各地邸驿分为通政邸,五日一送一返,专责定期送传圣上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情报。陛下戏称之:邸报。”
若是姬苏听到,定要吃惊到跳起来。
——什么科试?分明是科举!在华夏,科举始于隋文帝在位时,终于清朝末期的戊戌变法。就算朝代更迭,都是很长久的封建社会官员选拔选用的有用手段。
至于邸报,分明就是那个邸报!
华夏的邸报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亦称邸抄,但有史可依的中国最早的报纸,起源于唐朝的邸报。
据历史记载,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师设“邸”,其作用相当于现今的驻京新闻机构,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
邸报是华夏古代报纸的统称,但这个称呼出现,还是从宋朝开始的。
历史或许隔着时空并不相同,但却惊人的相似。
可惜姬苏没有听到,不然要在心里疯狂吐槽顺带震惊到麻木:渣爹竟然能从一个竹纸的发明弄出来这么多事情,并且从中寻找到与世家贵族们的平衡点,把社会向封建推进,谁说武人只有暴力呢?
若是知道,姬苏会更加小心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