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三十八、献瓮(2 / 2)

加入书签

置于地,更能听室外虫鸣人来人往脚步声说话之声。”

“故而本殿对那笔筒喜爱非常,北上之时因着匆忙并未带上此物,心里总有挂牵,便于赶路途中见到装水的胡地皮囊时忽发奇想,不知此物可否代替笔筒,只是笔筒中空肚大,而皮囊喝完了水便变得扁平,于是往里吹气使之鼓,随后耳侧于孔,能听音,然而气渐渐散去,皮囊又不可用。想了许久,吾便以绳捆堵囊口,头枕于上,竟是能听到声音。再置于地,可听极远处马蹄等等。”

姬苏说完,小心的打量周围一圈的人,发现每个人看着自己表情并没有什么变化般,但却有种极其古怪的感觉。尤其常孟人,姬苏心虚的不敢看他。

“……那个,吾……吾想……”

谢必打断姬苏的吞吞吐吐,声音带了一丝不易查的急切:“吾的弟子怎的这般扭捏?快说!汝欲如何?”

姬苏身体一弹,像是叫谢必的大声吓到。常孟人抬手贴在姬苏背上轻拍了几下,似是安抚得姬苏定下神来。

清了清喉咙顺便又怯畏的看谢必一眼,姬苏非常老戏骨的低下头,嚅声道:“弟子……弟子想……此皮囊小小便能听得那般远,若在城墙下置一圈大肚瓷缸,再以盲者耳明者坐于其中,覆之皮,是否可以早早听到城外敌军动向?听到城内暗探活动之声?”

说完了,姬苏拿起矢服,用力往里吹气。他力小,常孟人便接过手,三两下便把姬苏那个小一圈的矢服吹得鼓起来,又撕了衣角一个襟边捆了,放在地面上,然后头枕上去。

仅仅只过了三息,常孟人便满脸肃色到震惊,四位先生并站于门边的唐山都看向常孟人。

常孟人点点头。

谢必猛的看向姬苏,眼神热得仿佛冒出火来。

他哈哈大笑着站起来,伸手就去提姬苏。

“此物甚好,还等甚?快快与吾寻了守城将军把此物献上。”

其余几人也站起来,洪审像是今日才认识姬苏似的,嘴角竟破天荒带了丝笑,问姬苏:“殿下,此物可有名?”

姬苏啊?呃了几声,涨红了脸,有些不好意思的垂下眼摇头:“并……并未……”

陶长河开口:“能听取动静,而腹空之物,不若唤之听瓮?”

史则之一怔,遂抚须称赞:“此名甚好。”

又看向姬苏:“吾等为殿下发现之物立名,殿下可责怪?”

姬苏哪能责怪啊,非常感叹的想,隔着两个时空,没想到同一个发明竟然不约而同取的同一个名字,也算是对得起华夏的老祖先们吧?

又在心里向华夏老祖先们请罪:姬苏不告而取,实在是对不起您们老老老老老老老人家们,只是现在国战,身为大胤人民,为国为己,贡献力量是责任,还请您们千万别怪罪小子。

姬苏态度表得真诚,为先生们取的名字欢喜,倒叫四人心里更赞一番,一行人本欲去寻守城将军,谢必忽的住了脚步,看着姬苏上下打量:“等等。”

几人一怔,洪审突然窜到姬苏面前,一把抱起姬苏,异常严肃的道:“说吧,汝这小小脑袋里还有甚想法?一并说了。”

……

姬苏咽了口口水。

妈妈呀,想法肯定是有的。

比方说,组织城里老幼妇孺做个临时培训接收伤员,划出一片地方做临时医院,可大大缓解医者人手不足伤患交叉感染等等的现象;又分出一批做饭送上城墙,缓解后方供给人手压力;孩子们做城内听瓮消息传递人……

还有诸葛弩……也不知大胤有这个武器吗?

其他如军刺、如多功能匕首、如特种部队……

姬苏越想越不敢想,默默的抬起爪子捂住脸。

***************************************

诸葛弩:三国时期诸葛亮极大改进了连弩的设计,所以连弩也被后人称为诸葛连弩或诸葛弩。明代的诸葛弩,一次能连续发射十支箭,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连发式连弩。由于连弩发射准确、杀伤力大、打击范围大,在战场上对于冲锋陷阵的军事将领威胁极大,所以也被称为“元戎弩”。

写在文后的话:

CP,写到现在,大致也确定是三匹邪教了,笑,有点对不起1V1党们。

至于感情线,感情是日渐培养,积少成多的那种。

三十七章有小可爱提出等到凯旋而归不妥当,仔细一想,确实是,因此在此章后修改为:本殿便祝二位侍卫奋勇杀敌,早日平胡归来。(非常感谢小可爱指正,谢谢)

另:文中用到你,从此章开始改称为:汝;我:吾;(笑,又是一大失误处。)

此章有点不尽人意,没办法,支气管炎咳和痛得脑袋集中不了,以后再寻机改写了,先发上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