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一、入局(1 / 2)

加入书签

文骏很少出现在公司里,或者说,他很少出现在公司员工的眼里。在文星员工看来,老板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听说他手里的公司很多,参股的公司就更多了。公司里主事的是徐总经理,而除了年会和重要会议,文骏会出现公司的场合,几乎只有每三月一次的新员工培训大会。

文骏对企业文化这种东西并不感兴趣,但这是徐斌驰和他说的,这位他费劲从国外请回来的高学历发小告诉他,大公司都有这些东西,显得正规,有逼格。文骏觉得有道理,就照着做。

不可否认的是,他真的在这方面很有天赋,光是念别人做好的PPT,都显得十分有说服力。李路青推了推鼻梁上不太习惯的眼镜,他完全听进去了,整整10分钟之内他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由衷地认为文星是一家前途无量的公司,他要好好努力,和公司一起奋斗成长,争取早日升职加薪。

“所以在座的,有没有谁计划五年之内,升入领导层的?”文骏在讲台上发问,扮演着积极开明又亲和的总裁形象。

李路青左右瞟瞟眼神,这一批新入职的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应届生,大多胆小害羞,也有几个属初生牛犊的,大着胆子举起手来,文骏投来慈祥和肯定的目光。

李路青想,这可太蠢了。

“大家彼此还不认识吧,不如就从这位女生开始做自我介绍。”文骏说。

这也许是个机会,李路青想。

“我叫李路青,立南大学经济和法学双硕士,”轮到李路青时他站起来,环视了一圈刚才介绍各自鸡毛蒜皮爱好和缥缈空洞理想的几个新人,他的目光回到文骏身上,“文总,您刚才介绍了公司的发展,我其实好奇,八年前,您是怎么开始创业的,今天文星的一切,是不是在您当年的计划和设想内呢?”

文骏的眼神,陡然变得冷峻起来。

在任何一家公司,这个问题都算不上犀利,提问的新人最多能算是出风头。但在文星,不一样。

文骏的真正的创业史,绝不是一个能分享的故事。

每一家公司在他真正成立的那一天之前,都会有一段摸索的时期,这很正常,很多公司并不会把这一段计入自己的历史,但李文青准确地说出了八年前,而不是PPT上的六年前,显然是做了功课的。

文骏的眼神牢牢落在李文青身上,这个年轻人看上去斯文,青春,和他周围的新人们一样带着一种莽撞,对未来和现实的无知,一切看上去都那么普通而正常,可是直觉告诉他,这里面一点不普通。

手机震动声响起,李路青压着眼环顾四周,然后拿起手机,咔哒一声划开了界面。

“路青,中午一起吃饭吗?”说话的是王欢,他身后站着凌灵,都是和李路青同期入职的新人,“灵灵说想去吃马路对面新开的那家麻辣香锅。”

凌灵从背后小小踢了王欢一角,表示对王欢这种甩锅的不满。

“我就不去了,”李路青在两人出现的一刹那就按掉了手机,“不巧,今天正好约了人。”他挥了挥手机。

“早就和你说算了,人家可不想和我们混在一起。”凌灵一脸不满扭头就走。

同一批入职的新人大多都有着不错的学历和背景,不过李路青的简历不错,于是被分到了战略部,但同期生中有人议论,李路青被分到这样重要的部门,是有关系。

这事李路青不想解释,毕竟这里面确实有说不清的缘由,而他也不想和其他的同期生有太多的交集。

中午时分,李路青来到距离公司有稍远一家茶餐厅,这是刘一奇和他约定好的地方。

“有什么事工作日中午急着来找我。”李路青开口就问。刚入座的两人同时对周围的人事保持着警觉。

“随便点了两份煲仔饭,香菇滑鸡,腊肠双拼,你挑一份。”刘一奇说着,递上一个ipad。“看看,你知道这事吗?”

李路青一边快速扫过文件,一边往嘴里塞着煲仔饭,皱着眉缓缓点头,“听说过一些,千帆刚中了港口大项目的标,文星就开始加持千帆的股份,我打听到的消息,千帆竞标文星就出了不少力。”

“这里面就很有问题,港口项目一到手,里面涉及到不少工程,拆建施工,这都是千里会的老行当了。”刘一奇激动地拿手指扣着桌面。

“当时表面看都是合法的,文星帮千帆拿标,千帆股份回馈,生意场上的常规套路。”

“港口项目当然是大有可赚,但文星拿下这个项目的目的,”刘一奇郑重地看向对方,“八年了,千里会的人陆续出来了。”

李路青没有回答,喝了口水,吞下嘴里的饭粒。

“这事,你能接触到吗?”

李路青摇摇头,“我会想办法的。”

李路青确实想出了办法。

李路青最近手头在忙一个网络项目,是文星几个重点新项目之一。李路青忙了个昏天黑地,总算拼下了初阶段汇报会上讲PPT的机会,这个会议,文骏会出席。

前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