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章 传胪大典(2 / 3)

加入书签

了一下她的头笑道:“想什么呢!我能进前十已经是幸事,恐怕这也是借了长公主的光,明日你把我送到西华门就回来吧,传胪大典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礼成呢!”

“那明日过了晌午我再去西华门等候。”她凑近裴澜道:“公子在写什么?”

“在给兄长写信,”他吹了吹墨迹,将写好的信装入信封,然后交给卫宁,道:“亲自交到大哥手上。”

第二日天光乍现,裴澜和其余九名进士排着队由西华门进入皇宫,再由正阳门进入正阳殿。

高宗居中坐在宝座上,两边分别侧立着宰相陈宥良、参知政事褚信,礼部尚书张文博和吏部侍郎陈仲平。

十位进士跪伏在地,行大礼口呼万岁。高宗正待训话,只听隋公公在门口通禀:“皇上,燕王殿下到了。”话音刚落,低沉不羁的声音响起:“皇兄,我来得可算晚了?”

听到这个声音裴澜心里咯噔一下,他把头垂得更低,一边盼着他在这一屋子人中并不引人注目,也盼着说话之人早把那一夜的荒唐忘了。

主位上的人颇为不满地哼了一声:“来得正好,坐吧!”

两侧大臣连着跪地之人给公孙毅见过礼后,公孙毅坐到了高宗旁边的椅子上。

高宗朗声道:“列位都是经过多年寒窗苦读,历经层层选拔才来到这正阳殿,朕懂得你们的艰辛,各位都是大齐未来的肱股之臣、国之栋梁,如今大齐国攘平外患,百业复苏,民生兴旺,但这内里的天下未必如表面安宁,朕望诸位在今后的为官之道上能廉洁奉公、初心不改,成天下之才,致天下之治。”

一番训话冠冕堂皇,十人俯首称是。

高宗一挥手,隋公公尖着嗓子唱道:“请,新科进士移步广和殿。”

裴澜暗自舒气,刚要退出殿门,忽听隋公公道:“裴澜留步!”

裴澜没办法,又向前跪伏在地,高宗道:“下面可是裴将军次子?”

裴澜:“回皇上,正是草民。”

“抬起头来。”

裴澜顿了一下,缓缓将头抬起,目光仍然落在地上。

“嗯--确如阿姐所说,真是一表人才。”高宗口气难得和煦:“你父亲身体可安好?”

裴澜忙低下头答道:“承蒙皇上关怀,家父身子骨硬朗,再为大齐征战十年都不成问题。”

一句话逗得高宗哈哈大笑:“怪不得阿姐喜欢,真是个会讨喜的哥儿。”他继续道:“听说你想到巴郡任县丞?”

“草民十年苦读为的就是弘圣人之道,正天下民心,县丞乃是百姓之父母,从低层做起,正是读书人之初衷。”

“嗯,甚好,那朕就不留你在翰林院了,大典后就任你做巴郡县丞吧。”

裴澜叩首:“谢皇……”

“皇兄--”敢当面驳了皇帝任命的,恐怕只有燕王了。

“臣弟倒是觉得,裴将军为大齐呕心沥血、肝脑涂地这么多年,任其后代做个县丞,是不是……委屈了些。”

高宗饶有兴味地斜了公孙毅一眼:“哦?那你觉得该当如何啊?”

“裴公子既入了甲,大材之身自不必说,岂能就这样埋没于地方,正好刑部缺了个员外郎,臣弟觉得他当得起。”

“皇上--”说话的是站在高宗左侧的男子,正是参知政事兼兵部尚书褚信。

褚信:“燕王殿下说得极是,县丞确实是有些委屈了,正巧兵部也有个缺漏,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陈仲平接道:“刑部员外郎前几日被罢黜,下官是知道的,只是兵部何来的缺漏,下官实在不知。”他这话表面是对着褚信说得,实则是说给皇上听的。

朝廷文官都是通过吏部任免,六部有些小动作,皇上心里明镜似的,陈仲平之所以拿到台面上来说,就是不想让褚信得逞。

燕王是什么目的他暂且不知,但这褚信他是知道的,自然是看上了裴澜身后裴怀德手里十万边关铁骑的兵权。

朝堂上的这两派的明争暗斗裴澜早就知道,加之利用他迟早会如愿,只是他现在的目的并不在此。

他连忙向上叩首道:“草民才疏学浅,且刚通过殿试,才入仕就官拜六部,实在是折煞草民了。”

高宗似有犹豫,阿姐说得也在理,莫要寒了忠臣良将的心,他裴澜虽是自愿去做县丞,可但凡入仕的,哪个不想平步青云。

他开口问一旁默不作声的礼部尚书张文博:“朕记得早年张尚书与裴将军交好,张卿以为裴澜该当何职啊?”

张文博被点到名,向前一步躬身道:“老臣以为裴二公子所言极是,若是中得头甲,也需得在翰林院历练一番方得实职,皇上有意垂怜是裴将军的福分,可刚登榜就入六部确实不合规矩。”

他思虑一下,继续道:“老臣闻得京兆府缺一名司法参军,七品官职,裴二公子正合适。”

高宗:“嗯,也好,裴澜,你可满意?”

皇上既然这样说了,不满意就是不识抬举,裴澜叩首谢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