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4摘星楼(1 / 2)

加入书签

【摘星楼】

公孙如是一个很健谈的人,无论聊什么话题他都游刃有余。

哪怕笙笙对公孙如有着极强的戒备心,也会忍不住被公孙如带得暂时忘记那些事情。

一边聊一边走,很快他们就到了山门,山门前是一座巨大的石牌坊。几名小沙弥站在石牌坊前,对每一个路过的人报以微笑。

笙笙也回以一个笑容,随后跟着公孙如继续上前走去。

青阳寺作为长安城里最大的寺庙,规格自然不小,光是大门口的一块牌匾就有三丈长。

人还未进去,就先闻到了香火味。各种诵读经文的声音和香客们的说话声交织在一起,让这座寺庙充满了人气。

公孙如捐了香火钱,从旁边的和尚手中接过三炷香,朝着那高大无比的鎏金佛像拜了三拜。

来都来了,笙笙也跟着拜了拜佛像。在拜佛的时候笙笙忍不住想,像公孙如这样的人,也会信奉佛祖吗?

笙笙将燃烧着的香柱插入香炉,三支香居然同时断裂。笙笙被惊得手一抖,差点被香灰烫到手。

旁边的和尚道:“许是这几支香出了问题,老衲替女施主换几支来。”

笙笙道:“不用麻烦师父了,没关系的,只是个意外。”

老和尚面露迟疑,“这……”

今日本就不是为了拜佛焚香而来,公孙如道:“就听她的意思,拜完佛像去别处转转。”

青阳寺的占地面积很大,随处可见佛像焚香,还有各式的香炉用以盛灰。

穿着僧袍的小和尚拿着扫帚在足够百丈高的大树下清扫落叶,那缥缈的云霭缭绕在山头,远处传来闷闷的钟鸣声。整个寺庙被分割成一闹一静两个截然相反的部分,这里可以说是闹中取静。

笙笙不禁有些出神,天大地大,却没有一个地方是她的容身之所。

公孙如察觉到笙笙脚步的停顿,他回首看向笙笙,“喜欢这里?”

笙笙摇了摇头:“不喜欢。”

公孙如道:“再往前走,便是一条通往山顶的小径。路有些难走,但山顶的风景比别处都要好上不少。”

听公孙如这么说,他看上去真的像是出来踏青游玩的。

笙笙问道:“很远吗?我怕自己走不到山顶。”

公孙如笑着说道:“你要是走不上去,那我便抱你上去。”

笙笙一听就瞪大了眼睛,公孙如一看笙笙那表情就知道她咬牙也会自己一个人爬上去。

公孙如觉得笙笙不太聪明,根本就不像是一个活了那么多年的人。真想讨好他,就该处处表现出亲昵来,而非像现在这样避他如蛇蝎。也就是示弱的那天主动了一下,之后便都是竭力与他保持距离。

公孙如看着笙笙的眼神永远有着一股高高在上的意味,因为在他的心里,笙笙不过是他的掌中之物,任他随意捏圆搓扁。

如个公孙如所说,上山的路却是很崎岖,即使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来清理路边的杂草,但是茂盛的草木还是让本就不宽的小路变得更加狭窄。

笙笙已经很小心地走了,但是裙摆还是不小心被锋利的草叶挂破了几条。

而公孙如看起来就犹如闲庭信步,半点草叶不沾身,腰间的环佩因走动而互相敲击,发出清脆的玎玲声。

穿过高大的树林,前方的光芒变得强烈起来,在往前走几步,豁然开朗。

青阳寺坐落在青阳山上,青阳山又是长安最高的山,站在山顶,能将一切尽收眼底。

山顶有着一顶凉亭,柱上刻着这些年来来往往的文人骚客留下的诗篇。山间飞鸟盘旋鸣叫,也不知道是不是临近中午的缘故,山顶的云雾没有那么浓。

西方向是另一座稍矮一些的山,上面是寒露庵,与青阳寺的热闹截然相反,那里清冷孤寂,鲜有人去。寒露庵下面不远处便是笙笙当初决定逃跑的梨花林,梨花的花期依然走到了末尾,花朵纷纷扬扬凋谢,远看如春日落雪。

再往另一边看,便是无数人向往的皇宫。皇宫的建筑高大巍峨,其中有一座摘星楼哪怕是隔了这么远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笙笙不住地多看了几眼,心里猜测这楼至少有五百丈以上,也不知道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又用了多少时间才建成的。

公孙如注意到笙笙的目光,他道:“手可摘星辰,飘然欲登仙,谓之摘星楼。当今圣上认为摘星楼可沟通天地,获得仙人的恩泽。三年前开始名人修建摘星楼,到目前为止,摘星楼还没有封顶,谁也不知道最后会有多高。”

笙笙望着那座犹如细针一般插在皇宫当中的摘星楼喃喃道:“这不是一件好事。”

公孙如道:“好不好不由你我说了算,若真能轻易千秋万业传承下去,何来今日的奉云国?”

奉云国不过三百年的历史,一个朝代辉光热烈,但总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湮灭。新的朝代将其取代,周而复始。

笙笙忍不住发问:“跟我说这些没有关系吗?”

公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