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双职工养娃日常 第231(2 / 3)
回他:“汪诗悦小朋友离世了。”
万容琨摸了摸鼻子,更不敢说话了。
苏雪桢推开门走了出去,隔着玻璃看她上午刚做过肠造瘘手术的患儿,同样的手术方法,在国外大获成功,行之有效,可在国内,明明手术也成功了,肠造瘘手术患儿出院回家后死亡率却居高不下,甚至连一半的复诊率都达不到。
她不是想不明白,而是正因为明白原因才更感无力,医院不可能让肠瘘患儿久住,同样的,幼托班也不接受肠瘘患儿,故而孩子出院后只能居家由家长护理,受制于经济家庭交通等等因素,多数家庭无力承担一个肠瘘患儿多次手术所带来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只能任由孩子自生自灭。
所以要怎么才能真正有效的救回那些肠瘘患儿呢?
苏雪桢目光沉沉,转身正欲离开,患儿家属卢欣下班过来看孩子,走出楼梯口刚好看到她站在病房门口停着不进去,她走近好奇问了句,“苏医生,怎么站在这里?”
苏雪桢冲她笑笑,“没事,我就是来看看。”
卢欣不明所以,走进病房看儿子。
苏雪桢回到办公室依然在想手术的问题,她知道先天性无肛直肠舟状窝瘘患儿家属会这么抗拒来复诊,大概就是因为手术流程太复杂,需要两次开腹,一次三小时以上的尾路大手术,要想痊愈,治疗周期还是恢复期都很长,无论是对于新生儿还是家属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苏雪桢脚尖一下下轻叩地面,手里拿着笔在纸上写着手术流程,她看着上面的肠造瘘和需尾路纵切口切开全部括约肌又缝回原位的肛门成形术沉思良久,忽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能直接做横切口不切肌肉,不造瘘1期肛门成形术呢?
这样不就可以极大简化手术流程了?!
作者有话说:
这个想法虽然大胆了些, 但苏雪桢觉得是可以尝试的,国情不同,自然要适当做出改变, 接下来两周又针对这个手术流程做了全方位的可行性分析, 并把报告交到了主任张晓忠那里,希望他能抽出时间看一下。
张晓忠花了一上午研究她交上来的报告,又把苏雪桢喊到了办公室,“你说说你的想法。”
“针对先天性无肛直肠舟状窝瘘, 目前流行的pena手术方案效果是挺好的,也是一种高水平手术。”
苏雪桢顿了下, 继续说:“但是手术过程太复杂, 恢复期太长, 不太适合咱们国家的国情,饶是我们医生水平再好,患者家属不肯来复诊也是白搭。”
“传统的腹会阴肛门成形术,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概率都很高,而且容易发生黏连性肠梗阻, 会阴肛门成形术,可以在直视下完成手术, 恢复正常的生理结构,直肠回缩和瘘口复发的发病率相对也会低一点。”
张晓忠双眼直视她, 沉声道:“这个方案确实不错,但是吧, 做下来肯定会影响患儿会阴部的美观, 在身上留下永久的疤痕,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势必也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会阴部留有疤痕, 以后很可能成家立业都有问题。
这一点苏雪桢也承认,她叹道:“比起美观来说,健康才是第一位不是吗?”
张晓忠笑了笑,招手唤她过来,拿着笔给她演示,“你看啊,我们或许可以进一步改进你的手术方案,直接在肛穴处做x切口,从肛门外括约肌中心开始分离。”
张晓忠从事外科多年,经验丰富,一眼就看出她的方案还有改进余地,慢慢给她重新捋顺了。
苏雪桢听完茅塞顿开,“这样创伤会小很多。”
张晓忠点了点头,“没错。”
苏雪桢急忙道谢,“我回去再看看。”
张晓忠放下笔,末了问道:“怎么会突然想起改良手术方案?”
“也不算是突然想起。”
苏雪桢娓娓道来:“张主任,咱们医院算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儿童专科医院了,洪江市居民整体的经济水平也不错,但就算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患者家属都是勉强才同意做肠造瘘手术,做完手术的患儿复诊率依然很低,可以想象别的地区做过肠造瘘的患儿死亡率有多高了。”
“既然不能改变患者家属情况,那就只能我们医生做出努力来改变了,去尽可能地减少患者就诊麻烦和后续的治疗困境。”
张晓忠满脸欣慰,“可以,方案你回去再改进下,如果能成功的话,那是真的造福了。”
苏雪桢重重点了点头,抱着分析报告走了出去,之后的大半年,她翻出科室里所有的先天性无肛直肠舟状窝瘘病历,跟同事反复探究探讨新的改良版会阴肛门成形术,终于在张晓忠那里通过了手术方案。
在1991年初,经过家属同意,苏雪桢给一名一岁半的患儿谭婉做了改良版的会阴肛门成形手术,术后经过他们密切观察,对患儿术后便意,便秘,失禁等情况进行评估,证实了改良版会阴肛门成形术跟之前三种传统的手术方案比,疗效更好。
不仅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