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七零后妈咸鱼带娃日常 第286(1 / 3)

加入书签

这九个新郎都在不同的连队,集体婚礼散场后,他们还会私下单独庆祝,连队的炊事班也会单独给他们开火。

彩虹岛一片喜气洋洋。

许问功成身退。

她回家先喝了点水润了润嗓子,先去看了看小夏初,又去探望了自己那些老乡。

都是农村里出来的,不怕吃苦,住不住帐篷不重要,能每个月实打实看见钱大家就开心!

这跟在生产队一年到头见两回钱的感觉太不一样了。

不过他们开心,罗泽民就头疼了。

他在彩虹岛的厂子本来就不大,一下安顿这么多人,根本没那么活。

鹏城那边倒是缺更多的工人。

所以罗泽民跟好不容易有时间来办公室的许问商量:“要不,先让他们去鹏城?”

许问摇头:“还不行!你也看见了他们多数都很年轻,年轻到还有几个都没成年。只能勉强不算童工。”

许问带来的这些老乡里很多人才年满十六岁。

这也是她后来才知道的,因为她在魏庄公社的时候,说过只招十八岁以上的。

桃源生产队的还好,她都眼熟,是不是十八岁许家人都知道,不好作假。

但是许望婆家跟桑小青婆家的她不熟,农村孩子从小干活又都长得偏老成,加个一两岁还真看不出来。

就算许望也不能精准的说出婆家哪个孩子多大。

桑小青倒是知道,但是人家一口咬定桑小青记错了桑小青也没办法。

这年头户口本都是手写的,有时候年龄填得也不准,只能参考。

后来是他们自己说漏嘴,许问才知道有人谎报年龄,但那会儿已经都到南方快到海城了,总不能再把人送回去。

听许问这么说,罗泽民道:“我还以为你会安排他们读书。比如自己出钱资助,或者让他们勤工俭学。”

许问摇头,“我一直信奉一句话叫‘帮急不帮穷’。他们的原生家庭穷不是我造成的,我没义务负责改变他们的人生。想不想从这种穷里挣出来要看他们自己而不是我。你信不信,如果我免费资助这几个十六岁的孩子在这里上学,等到年底回家,没有一个孩子的父母是感激我的,他们只会问我为什么不让他们的孩子赚钱?不赚钱一家人吃什么?有的孩子虽然只是十六岁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罗泽民点头,“这个我懂,还有个典故叫‘何不食肉糜?”对不对?就是说不懂穷人的苦。你这一番话让我觉得我就挺像那个说这句话的傻子。”

许问被罗泽民逗笑:“你这个形容有点奇怪,但好像也没错。我不帮还因为另外一种可能,我现在帮了这几个孩子,等过年回去一说,其他人家也会想方设法把同样情况的孩子送来给我养,让我供他们读书。凭什么呢?他们骗我在先,我还得负责他们未来的人生?我看着像冤大头?

不过,如果这些孩子自己有上进心,愿意在打工之余还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我一定会给他们机会以及能力范围内的帮助,比如像你说的勤工俭学或者我资助他们到大学毕业,再来回报我!”

罗泽民瞪圆了眼,“在我眼里,你一直是个很热心的姑娘。没想到你竟然帮人也求回报!”

“再热心也得有能力去帮人。我倾家荡产当个菩萨图什么?我吃五谷杂粮又不靠香火活着。我会帮他们,但是我将来也缺人才啊!他们来打工偿还债务难道不算公平交换?再说了能用钱还的人情债才最轻松,你还年轻!不懂!”

“我都快三十岁了!”罗泽民抗议。

“那又怎么了?你结过婚了吗?当过爹了吗?”

许问只是随口一挤兑,没想到罗泽民竟然点头,“结过婚,也当过爹。”

许问惊讶地啊了一声,随即意识到这可能不是一个让人愉快的话题,忙道歉:“对不起!”

罗泽民摇头,“没什么。只是单纯性格不和。我想来中国发展,我的妻子她不想来。她觉得我们国家特别落后,来这里生活会很苦。所以……”

罗泽民笑了笑,没说完。

剩下的话也不难猜,就夫妻俩一别两宽了吧。

好在罗泽民提起前妻是一脸平静,不像特别失落,这让许问的尴尬稍微缓和了一点儿。

许问连忙结束谈话,“放心,我会尽快安排好他们。我这两天就去跑相关的工商手续,然后进设备。弄好之后,就把他们从厂里接走。”

其实手续好办,主要是一些设备比较难买。

许问先是去鹏城找了许望,让她帮忙引荐了那位用卫生巾的时髦女客户。

开始那位女客户还不愿意谈这个话题。

毕竟这事关隐私。

后来看许望出手大方送了她两套新上的衣服,许问又请她吃饭送小礼物的,实在抹不开脸面才跟许问说了自己的卫生巾是一个外国客户送的。

许问又请这位女客户帮她引荐了外国那位客户。

就这么周转了许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