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再婚[七零] 第145(2 / 2)

加入书签

庆花,见男知青们都过来了,心里有些不好受,忍不住和旁边的女知青说道。

“在这长的漂亮有啥用,有力气能干活,能挣工分才行,等过两天,她们就该哭了……”

语气里有股子幸灾乐祸,这些女的,都是前几年来这插队的,有的时间更长,她们从最开始的天天盼着返城,到现在的不抱啥希望了。

已经踏踏实实在这种地了,有的在这成家有娃了,没有成家的,都成了老姑娘。

里面有两个土炕,一个左边,一个右边,左边的靠窗户,齐苗一进来就先抢到了这个带窗户的炕。

周文和王红梅就来到了右边的炕上,炕上有一堆麦秸秆,是吴英子提前给她们铺好的。

吴英子是六八年过来插队的,来的时候才十七岁,眨眼间,已经二十四了。

她是个热心肠的人,把她们安顿好,就去外面赶男知青了。

“你看这墙,糊的都是泥巴。”

王红梅在城里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屋子,地面是泥巴地面,就连墙都是黄泥巴掺麦秸秆糊的。

周文从寄来的包裹里,翻到了一沓报纸,俩人糊着墙面。

齐苗刚刚还因为自己抢到了一整个靠着窗户的炕而高兴,见到周文她们有报纸,心中的高兴立马淡了下去,想开口朝她们借几张,可就是张不开嘴。

屋里有两张桌子,齐苗自己占了一张,周文和王红梅也懒得和她抢。

周文包裹里的东西没有拿出来完,她们俩东西带的都齐全,没一会就把炕给铺好了。

在这吃饭,有搭伙吃大锅饭的,有各做各的。

听吴英子说能搭伙,齐苗迫不及待的去交粮票去了,她可不会做饭。

“小文,要不咱也去交粮票,去搭伙吃饭吧。”

王红梅会做饭,像什么蒸馍烙饼啊,她都在行,来的时候,连盐都带过来了,可苦于没有做饭的炉子啊。

周文让她别急,她出门前,她奶王翠芬给她捏了一锅的饺子,蒸熟冷凉后,用油纸包包了三包,有猪肉芹菜馅的,有猪肉大虾米的,还有羊肉的。

在这插队的知青,几个月都见不着一次荤腥。

她拿了一包猪肉芹菜馅的蒸饺,又拿了半包糖,让王红梅在屋里看着东西,她去找吴英子去了。

没一会儿,吴英子就给她搬回来一个旧炉子,还有一口生锈的铁锅,不过能用,还拿来了俩板凳,又给她们搬回来了一张桌子。

“小文,你们除了要烧水的铝壶,还有两个暖水瓶,还要啥?”

周文给了她一包肉蛋蛋的蒸饺还有半包红糖,吴英子对她的态度更热络了。

“英子姐,我们还想要做饭用的菜刀,碗,盆子之类的……”

“还有卫生纸。”

王红梅补充道。

“行,除了这些外,剩下的我就看着给你捎了。”

吴英子从周文手里接过钱和票证。

“你放心,我肯定把东西都给你买齐全。”

“我也想要个暖水瓶。”

到灶房交粮票回来的齐苗正好听到周文和王红梅让吴英子捎东西,连忙说道。

吴英子瞥了她一眼,有些不想给她带,

“等下次再给你捎吧,这次捎不完了。”

“小文,那我就先去镇上了。”

吴英子对周文的态度热乎的很,对齐苗就有些冷淡。

齐苗耷拉着一张脸,她就去交个粮票的功夫,咋感觉这个老大姐对周文她们那么亲近了,到底发生了啥?

她们刚刚过来的时候,虽然对方对她们仨都挺热情的,但热情归热情,但现在明显不一样了。

并且她们门口还多了一个炉子,炉子上还有口锅,并且屋里也多了一张桌子,两个板凳。

……

“嫂子,嫂子,村子里又来知青了,俺和她们一块过来的。”

曹二妮抱着孩子刚走到娘家门口,就见槐树下站着二叔家的儿媳妇,这个曾经的女知青,白淑华。

白淑华正在树下,用簸箕簸黄豆,听到这话,忍不住抬头看向曹二妮,

“又有知青过来了?”

她说不上来什么感觉,心里沉闷沉闷的,她现在在村子里嫁人生子了,就好像和之前的知青,再也不是一路人的感觉。

“对啊,里面有个长的贼水灵的姑娘,咱公社的张建刚看的眼睛都直了,可人家是城里来的,眼界高着那,张建刚都入不了人家的眼。

就瞧着身子不好,不是过日子的好姑娘,只能看看。”

曹二妞嫌弃带着遗憾的说道,她打量她一路了,这个城里来的女同志,就是个风一吹就倒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