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物 第105节(1 / 3)
十二月中旬。
眼见着是要过年了,京城中的氛围难得不那么紧张。
年终岁尾,大家想的最多的就是和家人团聚,然后好好的休息一下,再加上前一段时间,年迈的内阁首辅致仕归乡,朝中人员变动的大动作都会在年后开始,因此就连往日里唇枪舌战,刀光剑影的朝会,都显得安逸起来。
今天也是如此,一些常例的事情议完之后,元康帝懒散的看了眼下面的文武大臣。
“诸位爱卿,若无别的事,今天就到这吧。”
大殿中的文武百官,听了这话,正准备躬身行礼,却听一个声音响起。
在场的众位没有不熟悉这个声音的人,几乎所有人心中都咯噔一声。
“陛下,臣有事要奏。”
元康帝眸中飞速闪过一道光,看着站在队列最前排的自己的爱臣,清隽挺拔的身影,他道:“妄之,有事便说吧。”
谢尘得了应允,却没有立刻出言。
他走出队列,来到大殿中央,然后,他掀了袍子,端正跪下叩首。
这个动作几乎将整个大殿里的人都吓住了。
以谢尘如今的身份,若不是什么重要的仪式场合,能让他突然行这样的大礼,必然是有天大的事了。
元康帝做的端正了一些,眸子眯着,等着谢尘出言。
谢尘起身,正色道:“陛下,臣恳请陛下立三皇子为太子。”
“哄——”满朝皆惊。
显然有很多人没想到,在这年关岁尾,这位权势如日中天的谢大人竟然会请立太子。
有些人身上一阵汗毛乍起,觉得这个年肯定过不好了。
但也有些人显然是早有准备。
宋昌首先站了出来,很坚定的和谢尘站起了一起,表示请立三皇子为太子。
接着许多赞同者和反对者也都纷纷跳了出来,亦有许多人默不作声,而身为三皇子的外曾祖父沈太傅,则是站在文官最前排,微垂着头,不动如山。
元康帝眯着眼看着下面的臣子,似是要将这些人此时的发言神情都记住。
片刻后,他沉声道:“太子之事事关重大,岂是一时能决定的,容朕再考虑考虑吧。”
说完,他连退朝两个字都没说,便离开了大殿。
待皇帝走出去了,谢尘施施然站起身,他身边的宋昌也站了起来。
两人一边往外走,宋昌一边对着他笑道:“妄之,今日下朝后若无别的事,便去我府上品茶吧,家里还新做了茶点,味道很不错。”
谢尘微笑着点头应是,却没人能瞧见他眸中的阴寒。
第一百零四章
自那日谢尘于朝堂上公然提出请立太子之后, 整个京城便被一种奇怪的氛围笼罩。
原本临近过年应该有的欢乐安逸,在这种气氛之下莫名的变淡了许多,权贵们私下不停的走动, 传信,确认消息,忙的不亦乐乎。
于是在腊月二十这一日,立太子一次又被人提起。
而这一次, 几乎所有人都有了准备。
赞同立三皇子为太子的人纷纷跳出来, 述说缘由, 无非是陛下没有嫡子, 三皇子生母沈贵妃母家清贵, 沈贵妃本人又深受陛下喜爱,三皇子年纪虽幼,但也瞧得出天资聪慧,自然是太子最好的人选。而这些人在朝堂中是占了大多数的。
而反对者, 则是只有一个理由,无嫡子便应立长子。
皇长子已经十岁了,且勤学好读, 性格温和,比之刚刚开蒙入学的三皇子更适合立为太子。
这些想要立皇长子的人, 多数都是清流的御史翰林, 更重礼法。
三皇子一派认为,皇长子乃是宫女所出, 且身子羸弱, 不宜继承大统。
大皇子一派则坚定表示, 自古以来嫡长子为先, 说别的都没用。
于是, 在这元康六年最后的一次大朝会上,整个朝堂因立太子一事几乎吵成了菜市场,但终归是三皇子一派是力压大皇子一派。
只因为谢尘这一砝码被元康帝狠狠的压在了三皇子的一边。
元康帝有心搅混水,谢尘自然配合,于是三皇子所有的支持者就在这元康六年最后的一次大朝会上清清楚楚的显现在这君臣二人的面前。
朝会在争议中开始,在有些压抑的气氛中结束。
因为众人渐渐发现,元康帝一直没有表态,仿佛一个看客。
直到大殿内争吵声逐渐转小,元康帝才意味不明的平静的让太监喊了退朝。
而从这一天开始,一直到次年的正月二十,朝中官员就此“封印”,不需要再上早朝,也无需每日都去衙门点卯,只处理些日常事务便可。
因此,从那日遇袭后,先是在府中养病,之后又为立太子之事奔波的谢大人,终于腾出时间去陪真正想陪的人了。
当白歌再此见到谢尘的时候,忽然发现,他好像是瘦了。
男人卸了紫貂大氅,着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