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564(1 / 2)

加入书签

这才是正正经经的全家福,家里一个人都不缺,全都在。

初三早起,许世先他们都各自跟着媳妇回娘家,许世彦也跟苏安瑛俩人,领着四个孩子回苏家。

如今,苏家姐妹六个里头,有五个都在东岗,只有秦美玲一个人在浑江住着,姐妹六个的日子都过得不错。

上辈子这个时候,秦美玲的男人隋宏志已经承包了浑江百货商店,有钱,在外面找了三儿,跟秦美玲俩人正闹离婚呢。

结果这辈子,也不知道隋宏志怎么就消停了,老老实实的跟秦美玲过日子。

两口子感情不错,隋宏志对丈人家也是特别热情。

对此,许世彦倒没啥想法,不离最好,也省的苏维忠和韩彩娥跟着闹心。

过了正月初三,许世彦就没在家待过。

初四参业公司和林业局两边的领导凑一起喝酒。

酒桌上许世彦提出来,要在松江河办一个实木复合地板厂。

林业局那边一听,来了兴致,非得要掺一股。

许世彦也没拒绝,具体合作事宜,后面慢慢商议就是。

正月初五,许世彦被常宏发叫去了县里,原来是管恩学、林启越、陈建章都在县里呢。

正好这一群人凑一块儿,又聊了很久。

尤其是对抚松地区甚至浑江地区的人参产业发展,进行了一番非正式的讨论。

“往后,咱们的人参,要走精品化、品牌化、高端化路线。

不能再发展大路货了,卖不上价钱。”许世彦借机会,说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个,放开承包山林,发展林下参。

这个之前我们场就试过,但是我们场没有属于自己的山,林地所有权不归我们,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林下参还是很有前景的,当然时间也长。

所以最好是配合着承包河段养殖林蛙、冷水鱼、种植一些药材之类,这样前期也能有收入。

这个需要林业部门配合。

咱这儿就赶不上集安、桓仁那边儿,人家那边都是自留山,自家的想干啥都行。”

林下参发展周期长,一般都得十几二十年才见效益,所以这个承包期必须长,短了根本没用。

“再一个,是发展低农残人参。

咱们现在参业上用的农药,太多有药物残留了,这也是很多棒槌卖不上价钱的原因。

我们参场的棒槌为啥一直都卖的还行,也有这个原因。

林哥知道,自打我到了参场,就一直提倡不使用六六六、滴滴涕、氯丹、五氯硝基苯、甲拌磷等这些农药。

咱的人参拿去化验,没有这些有害残留,品质有保障。

这件事儿,必须赶紧规范起来,把咱长白山无农残人参的名头打出去,价钱还能往上涨一涨。”

这些,是自打去年秋天出事后,许世彦就一直在琢磨的。

“之前我就一直强调,要控制人参过快发展,现在也还是那句话,越多越不值钱。

县里头,得出台政策,压缩面积、调整规模、控制发展。

尤其是那些企事业单位,拿着公家的钱栽参,这种事儿尽量杜绝。

把规模控制住了,不要发展那么快,避免市场上供大于求,人参产业才能长远发展。”

最后,还是老生常谈,之前许世彦就建议过多少次了,上头就是不听。

但凡能控制控制,也不至于一下子崩的这么厉害。

“世彦啊,我听人家说,国外现在流行西洋参。

那玩意儿价钱高,而且人家外商都收。二参场、三参场都栽了不少西洋参呢。

你说咱县里是不是也应该调整一下结构,除了压缩园参种植面积之外,逐步发展一下西洋参啊。”高云峰有点儿不同的意见。

“高县长,这事儿咋说呢,西洋参价钱高低,一样是掌握在外商手里。

今天他说价钱高,咱就多种,等咱种的多了,产量大了,他说不收了呢?这套路不就跟咱的棒槌是一样么?”

许世彦摇头,不管是西洋参还是本地参,只要他们自己不掌握价格自主权,那就是资本眼里的韭菜,人家想啥时候割就啥时候割。

现在看着西洋参挣钱,都一窝蜂去种西洋参。

等着西洋参产量大了,人家一句品质不行,就啥都白扯了。

前世就这样,本地人参不行了,好多人都改种西洋参。

刚开始几年确实挣着钱了,后来呢?不也是一样的套路?

所以说,根本不在于种的是本地参还是西洋参,关键问题是,他们得有掌控价格的能力。

“我一直都说,咱们要往品牌化发展,咱们要打造一个知名的品牌。

让所有人提起人参和人参产品,就想起咱的牌子来,这才是最要紧的。

就像南韩现在,只要一说高丽参那必须是正官庄,对吧?

明明都是同样的参,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