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2 / 3)
林一说道:“熊厂固然很对我们很支持,但我也不希望把万里出行的前途完全寄托在它身上。实际上,我希望在下一轮融资里面能够对它的股权有所稀释。”
跟熊厂关系可以说是万里出行当下战略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刘简妮觉得这是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了。
她就知道林一这个家伙看上去比李罗宾真正的熊厂下属都更加亲近,但其实从未打算完全依赖熊厂。
从当初随便外卖网的时候刘简妮就看出,这个年轻得过分的创业者不愿意屈居人下。
林一还有半个理由并未明说,那就是熊厂现在还能和at并驾齐驱,但很快就要在这场竞争中掉队了。
“现在就稀释熊厂会不会有点cao之过急?目前万里出行还是非常倚仗熊厂的支持的。”
这话已经不是单纯的询问信息,而是有点进入角色了。
林一务实地表示:“这并不是我的首要目标,也要看李罗宾的态度,但长远来说我不会被熊厂牵绊住手脚。”
刘简妮听了林一的肺腑之言,她也不是那种婆婆妈妈的性格,当机立断地表示:
“好,我答应了。”
就目前来看万里出行在打车行业里还是很有机会的,林一猜到刘简妮会动心,没想到她这么干脆。
不过她答应下来也是好事,总算了却自己一桩心事,虽然意向已经敲定但是该谈的东西还得谈:
“你在这边的收入是多少?我不能保证一点都不降低,但会尽量从薪酬包里面匀出来一份给你。”
刘简妮在风投行业虽然不敢说是大佬级的存在,但也是有决策权的资深投资人,薪酬不便宜,通常来说还可以通过跟投、分红之类的方式分享项目收益。
不说是财富自由吧,肯定是打工人里面天花板级别的。
她却没有直接回答林一的问题,而是反问道:“你跟莫言在公司拿多少钱?”
“几千块。”
林一说的是实话,别看万里出行之前补贴大战的时候一天最多烧掉四千万,一副不把钱当钱的豪迈架势,但其实在团队支出上控制得还是很严格的。
公司里面最贵的员工现在是cto王恺和他手下的技术部门,因为码农的价格本来就高。
剩下的人里面,特别是以他们从学校里带出来的“十三太保”为主的管理团队,全都只拿象征性的薪水。
林一跟师姐作为最高层,除了由公司承担租房费用之外,每月发几千块相当于是生活费。而这是一个标杆,其他人的标准还要等而下之。
当然,都是有期权的。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既是出于成本控制的无奈,也是一种有意的捆绑,只有所有人齐心协力克服所有困难,等到公司上市的时候一切付出就都能够兑现了。
刘简妮有多年的投资经验,林一之前设计员工薪酬方案的时候还咨询过她的意见,所以自然是很清楚的。
此时她向林一提出:“我的薪水不超过你们两人就可以了。”
这就不是降薪了,相比于刘简妮现在的收入几乎就是白干。
林一并未坚持,既然刘简妮主动提出放弃了收入说明她没有生活压力,既然如此在股权方面就不能够吝啬了。
好在他也有心理准备。
当初李菲菲教授给林一介绍了王恺作为cto的时候他给出了三个点的股份,虽然此时的万里出行已经今非昔比,从一穷二白变成行业领先,按时间先后来说应该只要付出更少的代价。
但刘简妮要坐的cfo这个位置的重要程度也不可同日而语,否则的话林一也不必一请二请三请。
林一跟刘简妮商量了一番,最后确定授予她管理团队里面5%的股份,这是被投资人稀释之前的,相应的林一在管理团队里面占有的股份下降到75%左右。
按照最新的估值计算,刘简妮这部分股权的价值大约两千万美元,而且还可以继续升值,不可谓不大方。
但还是那句话:上市才有意义。
虽然这些年由于热钱的不断涌入,一级市场变得空前繁荣,但大家还是公认,只有自由流通的二级市场才称得上“身家”,否则只是数字游戏。
一切都谈定之后,刘简妮还不能直接到林一那边的去报道。
“我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把手头的工作交割清楚,然后转换好身份安心地去上任,当然这段时间有任何事情随时找我。”
“没问题。”
林一没有异议,像刘简妮这个级别的人员流动不是说走就走的,特别是万里出行跟她现在所在的机构还有业务关系,搞不好还要做离任审计,总之是需要花一点时间的。
不过以刘简妮的江湖经验,林一相信她自己能搞定。
“我的要求都已经告诉你了,融资的节奏和规划你比我熟,下一轮倒也不急在一时。”
“你有空的时候我带你先去熟悉一下公司的团队,目前只会通知到作为合伙人的我、师姐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