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1 / 3)

加入书签

……

清明这天,程石虽不用上坟祭拜祖先,但也折了柳条回来插在门框或是墙缝里,他爹的牌位供奉在屋脊山上的寺庙里,点香祭拜也了了完事。

清明过后,阴翳的雨天结束,暖阳从游散的云层里钻出来,大好的踏青时节,程家敞着大门坐院里剥花生。

“喝茶吗?我去煮茶。”程石眼巴巴地问。

杨柳舔了下唇,是有些渴,“你去煮,我要喝红枣桂圆茶。”

男人一溜烟蹿去后院,别说红枣桂圆茶,她现在就是让他去采摘鲜茶叶他也能二话不说的答应。

花生已经剥四天了,还剩两麻袋,别说这个pi股上长钉坐不住的,就是耐性好的杨柳也生了疲,又择又剥,大拇指和食指的指腹都磨薄了一层。

杨母来的时候程石刚煮好茶,春婶端了择出来的瘪花生去炒来当零嘴。

她来了就坐到筐边剥花生,“还剩多少?”

“两麻袋。”程石说得有气无力的。

杨母笑了,“怎么?觉得种地累了?”

当着丈母娘的面哪能胡说八道,他端了两盏甜茶来,打起精神说:“还好,种地有忙有闲,总的来说还是挺轻松,想挣银子都得受累,没一样轻松的。”

杨柳接过茶瞥他一眼,问她娘:“今天来是有事?”

“你哥的亲事,后天下聘,让阿石一起过去。”

“都有哪些人?”程石问。

“没几个,除了你再有个你大爹,你大姐夫铺子里忙,又有个还没满月的奶娃娃,就不喊他。”

程石跟杨柳对视一眼,下聘去女方家的按说都应该是年长的,但丈母娘都找上门了,他点头说行。

杨母坐到晌午,走的时候带走了一包花生。

隔了两天,杨家去木家下聘回来,程石回家就扛了半包花生粒。他回家跟杨柳说,老太太这两天拎着花生筐子出门找人唠嗑,一出去就有帮忙剥花生的。

“早知道我们也该出去的。”他后悔。

杨柳上下打量他,春婶在偏院洗刷,坤叔去看牛了,院子就两个人,她说话也不避讳,盯着他的尾巴根说:“小子好胆,出去半天村里的婶子嫂子能把你pi股沟上胎记的形状问出来。”

“你……”程石往左右看看,低声斥她:“胡说八道。”

“略。”她朝他吐舌,让他坐下剥花生,“今天木家的席面好吗?”

“还行,木家二老挺好说话的。”

终究不是自己的事,两人潦草地说几句又说起旁的,杨柳说过两天去买鸡崽鹅苗,跟坤叔已经商量好了,程石说他看地里有人赶牛在犁地,他也要赶牛下地,等他爹祭日后就准备种花生。

花生剥完,家里的四个人齐齐松了口气,

最后一个叉口编圆, 松树林里半人高的鸡圈完工,这时候离程石他爹的祭日也没几天了,担心路上变天, 小两口计划的是提前去县里。

走的这日,程石给通往后院的垂花门上了锁, 严丝合缝地堵住了鸡鸭鹅往后院去的路。

前院养的毛崽子太多, 扫的再勤难免也有味儿,四个人吃饭的地儿转去了厨房,早饭是灌汤包和稀豆粥, 吃饭的时候听着同院的猪哼哼,程石睨了眼身旁的人。

“等我们从县里回来就把这些东西都赶去山里养。”

“行。”杨柳没意见, 转头跟春婶交代喂养鸡崽鹅苗的事。

“你们放心出门,家里有我们两个老家伙照看, 出不了事。”春婶打保票,她对喂养鸡鸭鹅有很大的热情,农家嘛,没有这些毛崽子算什么乡下生活。

这趟回县里还是赶马车, 杨柳上车的时候看春婶拉着程石说着什么, 只见他皱起眉头, 一脸不高兴的样子。

“春婶跟你说什么?”马车出了村, 杨柳拉开车门问,清早的风还有些冷,她只拉开了条缝往外看。

“没什么,瞎cao心。”程石懒得多说,一个个的都瞎cao心, 他跟杨柳这个当事人都不急, 一个两个的明里催暗里急的, 忒恼人。

杨柳稍稍琢磨了下就猜了个大概,高涨的心情有一瞬间的沮丧,好在她心大,没一会儿注意力就被路边快速移动的野花夺走了。

到了镇上日头也露了出来,她从车里钻出来陪程石坐在车辕上,这日逢集,大街上人多,马车行走的速度也跟着放缓,杨柳看到什么想吃的就跳下去买,一路出了镇,她买了一兜子。

才出镇的时候路上还有来往的人,再远一点,隔很远才看得到个活人,杨柳举着手里的糖葫芦,她吃一颗再喂程石一颗,渴了就喝从家里带的热茶水。

这是程石走的最惬意的一次路,吃的有人递到嘴边,喝的说一声就有人拧开水囊的塞子,还有人陪着说说笑笑,一点不见赶路的疲惫。

不到晌午就抵达途径的镇子,这半天两人的嘴就没闲过,肚子也不饿,停车找了个店家灌囊热水继续赶路,日头微微西斜就看见了高伫的城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