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2 / 3)

加入书签

凝予这才抬头,依次看了涟卿和岑远一眼,特意道,“不知道太傅也在。”

言外之意,他是想单独见东宫……

大监不由看了刘凝予一眼,永昌侯世子连人的脸色都不会看,也没什么眼色,是全然不能同早前的世子相比,但永昌侯府应当也是没人了。

大监余光瞥向太傅这处,岑远饮茶没出声,涟卿开口,“太傅与我在复盘今日国子监学生探讨之事,世子有事?”

涟卿话里话外的意思都很清楚,她与太傅在说正事,太傅不会走。

这句,刘凝予倒是听懂了,“哦,祖母让我带了东西给殿下。”

刘凝予呈上手中的锦盒,柯度接过,在涟卿跟前打开,是一枚成色极其上乘的翡翠手镯。

刘凝予特意道,“殿下,这是祖母特意挑选的,万里挑一,配得上殿下。”

他口中每一句都有所指。

涟卿笑了笑,“老夫人有心了,只是我手上带不住东西,怕碎了。”

“嗯?”刘凝予愣住。

他没想过东宫会这么说,气氛一时有些微妙,他也尴尬道,“这,这个……”

他是记得祖母给他的时候,眼中并没有太在意,只轻蔑同他说,送给东宫就是,永昌侯府送的东西可比她早前在淮阳郡王府见过的好多了,走个过场,她不会不收。

但刘凝予怎么都没想过僵在这里,要真不收,该怎么办?

东西都拿出来了,送不出去,还不成了笑柄?

刘凝予眼下才陷入担忧中,也明显不像刚才那般理所当然,甚至,有些窘迫。

涟卿又道,“那替我多谢老夫人,东西带不上,会好好寻一处放着。”

刘凝予一脸懵,这,又是收了的意思?

大监看着他这幅呆若木鸡的模样,不说殿下了,就是他看着都觉得头疼。

“收起来吧。”涟卿吩咐声。

柯度照做。

刘凝予也跟着反应过来,他巴不得,又连连笑着应好。

但因为这一幕,已经明显不像早前见涟卿一样自然,而是被人牵着鼻子走,可他也没有要走的意思,还要留下,是想同东宫一处。

大监不好开口,但比起褚小将军,永昌侯世子确实有些难登大雅之堂……

涟卿又道,“我同太傅还要说今日国子监论道的事,世子要一道听吗?”

这是送客的意思,刘凝予却点头,“正好一道听听。”

这次连大监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了,涟卿看向岑远,“太傅介意吗?”

岑远与她默契,“不介意,殿下说吧,今日如何?”

他问起,她也默契开口,“今日国子监的学生在讨论户部管辖的相关事宜,说起来,我还看到了昨日的几幅熟面孔,原本觉得不太有印象的几人,今日说起粮仓建立和赋税改革的时候反倒让人刮目相看吗,印象深刻。”

“哪处深刻?”岑远继续问。

看着他俩一来一回,刘凝予有些懵,也有些插不上话,但又不好走,只能继续坐着。

涟卿也继续缓缓道来,“近来朝中因为粮马道一事,工部和兵部争执不休,但其实户部也是其中缺失的一环。眼下国中粮仓分布太细,都在各州县自己所辖范围内,然后每年征粮的时间,由各州县层层上报,最后统一到存粮处,时间长,运作也慢;可急需的时候,再统一从粮仓下发至需要的地方,也要经过层层壁垒,太慢。那个叫郭白彻的学生提了一条,就是建立各处的粮仓集散,这种集散点的设置有利有弊,我起初以为他会旁征博引,论证利大于弊,但他让我眼前一亮,他没提利弊,也不是为了与旁人争执对错,而是真正在提,南北不同,气候不同,各处的道路和粮食的保存情况不同,所以集散程度也可以不同,因地制宜,有的地方先做粮仓集散,有的地方维持现状,也能慢慢推动起来,倒是比早前户部想要一刀切,最后处处受阻,推行不下去来得好……”

涟卿这一大段说完,刘凝予喉间轻轻咽了咽。

没听懂……

但不懂也要装懂,只是刚才他就险些听得打瞌睡,眼下在东宫说完之后,他就跟着赞同得点头。

其实也没听懂讲的什么,所以即便点头,心中还是忐忑。

岑远没有戳穿,也没有理会,而是接着涟卿的话道,“那也要看做什么事,用什么力度,解决什么问题。任何事情放在不同时间,都有轻重缓急之分,所以要用不同的人。譬如殿下手中有两个人都可以做同一件事,其中一人,能一呼百应,凭借雷厉风行的手段,当即就能做完,殿下身边需要这样的人;而另一人,则是踏踏实实,步步为营,他却能做得细致,却未必能快,殿下身边同样需要这样的人。他们两人哪怕做得是同一件事,但在不同的时候,殿下要启用的人也应当不同。譬如方才殿下提到的郭白彻,他可以在不棘手的时候,慢慢推行变革;但在应对变化,和突生的变动,可能就需要像赵百道这样雷厉风行的人。”

岑远也同样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