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戏明 第466(2 / 3)

加入书签

人可以请名师教导、可以参与各种文会、可以搜罗天下藏书,广阔而丰富的见闻让他们能轻松把文章写出花来。穷苦人家的子弟不管是人脉、阅读量还是教育资源都远不如那些乡绅富户家的孩子,拿什么去和他们比?

这种看起来枯燥呆板的考法,为的就是给所有出身的人画出一条相对公平的线,只要过了这条线便有资格入仕,不需要掏空家底去跟人比拼人脉、藏书以及有没有名师教导。

朱厚照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考虑。他好奇地问道:“那武举也这么公平吗?”比起这些绕来绕去的八股文,他还是更喜欢能舞刀弄枪的武举!

文哥儿瞧了他一眼,才说道:“洪武年间朝廷便建了武学,可惜后来废止多年,还是正统六年才重建京卫武学,官学教出来的武举人才着实不多。”他笑着给朱厚照介绍,“至于武举,我也没亲自看过,也不知道是怎么个选拔法。前些年定下的是六年一次,今年应当就是定下新规后的第一次武举了,正好就在殿下生辰前后,说不准殿下到时可以带我去看看。”

一听文哥儿还要靠自己才能去看,朱厚照立刻给他打包票:“孤一准带你去!”

文哥儿便挑拣着自己觉得好的卷子给朱厚照打发时间,不必他自己在浩如烟海的答卷里逐份逐份读那些枯燥乏味的八股文。

转眼到了第三场考试的出题日,考官们依然是提前一天聚在一起讨论出什么题。

第三场需要出策问题,字数比较多,对内容的要求也比较高,这就是实打实的主考官专场了。

由于会试主要看重第一场的成绩,第三场属于锦上添花,所以李东阳没打算亲自出题,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了程敏政。

他如今都已经入了内阁,主持会试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没必要在意这点小事。

这次纯粹是走走程序的事儿,众考官都做好了拍掌叫好的准备,文哥儿也不例外。

程敏政也不知是不是早就提前想好了,提起笔刷刷刷地写出第一道题,首先拿给李东阳看。

李东阳看后眉头动了动,没有第一时间发表看法,而是传给了太子朱厚照。

朱厚照接过一看,没看懂。

他再认真多看了一遍。

还是没看懂。

朱厚照诚实地点评道:“这题不好!”

程敏政:“…………”

说好的走个过场,为什么太子会反对!

朱厚照想起文哥儿说如果认为别人干得不好,最好能说出到底是哪里不好,不然别人不知道错在哪儿下次还会再犯的。你这次白生气啦!

朱厚照自觉牢记了他小先生的话,板起小脸认真地开始说出自己这么评价的理由:“小先生说,出题不是为了难倒考生,而是为了选拔出我们想要的人才!”

作者有话说:

猪崽:小先生说bb

文崽:!!!我刚才真的没有说话!!!

文崽:苍天可鉴啊!!!

更新!新的一个月!新的文崽!

今晚二更!

开始摆碗jpg

注:

1先师庙的排序以及武学武举的介绍:参考《大明会典》

2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说的大概是,宰予很会说话但是不干正事,澹台灭明长得丑但品行和学问很好

子羽,老师认定的丑丑,惨!!!

若不是自己连考题都没碰过文哥儿觉得这次是真的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眼看程敏政脸色有些不好,文哥儿想了想,从朱厚照手里拿过那道考题看了起来。

一看之下,文哥儿就明白朱厚照为什么这么说了。这道题问的是让大家深入剖析一下“四子造诣”但是他不明说到底是哪四子而是给了几个谜题。

比如“跟程子相望而兴有人说他像伯夷的”,这个谜题好解与程子同期的理学家那不就是张载嘛。

难就难在第四个谜题,程敏政表示这人“从事于《小学》、《大学》,自称是朱熹私淑弟子但大伙怀疑他其实是师从老子的”。

这种说法出自元朝刘因刘静修一篇叫《退斋记》的讽刺文章,通篇没有点名说的是谁只有少数学者分析刘因骂的应该是许衡在朝中进进退退,认为许衡假借孔孟程朱的名头在欺世盗名,痛斥这种人误国误民。

毕竟许衡人称鲁斋先生,题名为“退斋”嘲讽的是什么人实在再明白不过了!

可惜这种“再明白不过”也只适用于程敏政他们这些学有余力可以深挖文章背后故事的人。

这种“私淑朱子疑出于老”的说法可不是什么好话偏程敏政还在后面跟一句“此四公皆所谓豪杰之士旷世而见者”叫人怎么猜得出他在讲谁!

大多数考生哪怕侥幸读过这篇《退斋记》恐怕也不知晓到底说的是什么人。

这不是在为难穷困考生吗!

既然朱厚照都拿“小先生说”起了头,文哥儿也不好再躲在背后摸鱼。他理了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