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为了吃饱我嫁给了新帝 第287(1 / 3)

加入书签

如今报纸上写明了,出色的工匠也要招,和读过书的一样,只要能做出有用的东西就有奖励,甚至能当官。

报纸发出去,京城当然是最先看到的,其他的那些州府,则是陆陆续续一两个月后,才终于慢慢发到底下的村子里去。

虽然来得有早有晚,但无论哪里,都被这大启月报掀起了一阵波澜。

官员们对着容昭写的发刊词方方面面地琢磨吹捧,老百姓们则是对说是比青砖还要好的水泥路、用了亩产翻番的肥料、伤口可以拿线缝起来等啧啧称奇,一连数日谈资都离不开那薄薄的一份报纸。

如今大部分老百姓懂得不多,把话本和说书故事当真的不少,对于报纸上的东西自然更是没什么质疑。毕竟这可是村长从衙门领回来的,上面还印着皇帝亲自写的文章呢,简直跟圣旨也差不多了。

加上祝子翎和容昭神仙下凡的形象已经日渐深入人心,便是对于一些本来超出很多人认知的事,如今这些百姓们也大都深信不疑了。

毕竟那土豆他们种了,亩产就算没到千斤,七八百至少也是有的。

既然亩产千斤的粮食能有,那光滑平整的水泥路、千里眼一样的望远镜又有啥不能有的?

有此铺垫,之后各地修路果然顺利许多,进展也比之前预计的快。因为报纸上把修路的待遇要求写得清清楚楚,各级官员趁机克扣中饱私囊的行为也减少了。

当然,总有些特别胆大包天的,即便如此仍然要打修路款项的主意。明面上没法从工钱里扣,就在买材料那里短斤少两,或是做假账,吃空饷。

西南羌州,修路一事的推进比其他地方要慢上一些。

这里不仅语言跟中原地方不通,读书识字的人更是极少,当地土著氏族相对与外界隔绝,因而报纸的宣传效果远远比不上其他州府。

原来在京城的温家主,也就是温辞的叔叔,如今在羌州就是负责修路事宜的一个小官。

之前温家人看中了霍玄照,温家主的女儿非要跟在霍玄照身边,霍玄照就如了他们的意。

温家人以为这是他们用的伎俩成功了,正高兴着,却不想不是等到霍玄照来迎亲,而是等到了温家主被派去西南的一纸调令。

温家人顿时大惊失色,连忙又找上将军府,得知原来霍玄照要去西南。

“不是说要跟着我?怎么?要去西南就不想跟了?既然这样,那以后就再也别来我跟前碍眼。”

霍玄照当时是故意这么说激温家人。

温家主自是不愿意去西南的,虽然品级不变,但西南蛮荒之地,跟京城简直是有如云泥,他年纪也不小,一旦外派,甚至不知有生之年能不能回京。哪怕有女儿能嫁给霍玄照这根胡萝卜吊在跟前,温家主也不怎么敢冒这个风险。

但调令已下,哪里是温家主不愿意就能更改的。倒是那位温姑娘,未必一定要随温家主去西南赴任。

但她正满心想着嫁给霍玄照,挤下温辞如今的风头,听到霍玄照故意的话,反倒越发坚信这是对方对她情谊的考验,自是不愿意就此放弃。

况且温家已经落魄,她的父亲又要被外放,可以借势的温辞霍玄照往后也都不在这里,要是留在京城,可想而知难再找到什么好姻缘。

如此一来,温姑娘自然宁愿一赌,咬牙跟着温家主一起去了西南。

西南比起京城要穷苦太多,温家主一个七品小官,被安排的职位还只是副手,根本无人重视。去了之后,温家人都很不适应。

温姑娘一路上便劳累得失了颜色,到西南后被各种蛇虫鼠蚁吓得不轻,好不容易身上疹子消了,去找霍玄照,满心以为可以苦尽甘来了,哪知道却见霍玄照道:“你不是说只要跟着我就行了么?如今你温府跟将军府也隔不了多远,难不成还要跟着本将军去军营?”

温家人一时都傻了,没想到对方说的让温姑娘跟着,真的就只是跟着。反应过来后,温家人当然想要控诉霍玄照说话不算话故意耍人,可西南不比京城,没人会为了他们一家外地来的小角色,去跟手握重兵足以当土皇帝的霍玄照讨公道。

更何况霍玄照本来也只承诺了让他们跟着,可没说会娶温姑娘。这里的民风也不讲究什么姑娘的名节,温家人想出去说霍玄照的坏话都占不到什么道理。

几人刚一闹起来,就被霍玄照的亲兵扔了出去,之后还想再找温辞,结果又被霍玄照刻意“关照”了一番,便再不敢上门,只能默默地把这亏吃了。

温家人打上霍玄照的主意,结果不仅没攀上高枝,反而偷鸡不成蚀把米,从京官沦落到了穷僻的西南,却是悔之晚矣。

没多久温家主就开始埋怨起了自己女儿,怪她非要嫁霍玄照,都是因为她才把自己拖累成这样。

温姑娘自然不愿意光自己背锅,温家吵得不得安宁,越发事事不顺起来。

后来温家主为了站稳脚跟,把女儿嫁给了当地一个九品小官的儿子,比起之前温辞帮忙相看的人家可以说差了许多,离温姑娘原本的目标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