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72(1 / 3)

加入书签

此刻,那小推车前头还一个人都没有。

虎头也买过东西,于是很有经验地帮着几个商人停下了车,满脸笑容说:“几位小哥,我们要买东西!”

货郎擦擦头上的汗,顺势停下,把板车上的布掀开,“悄悄看,二位要买点啥?”

虎头父子发现,今年行脚商板车上的东西,简直空前丰盛。

从上往下,有盐巴、针头线脑、香囊、小剪刀、胭脂红纸、棉布等等小玩意,最令人好奇的是,盐巴的旁边还有一堆晶莹的、紫粉色的东西。

有点好看嘞。

虎头爹迅速在心里选中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用手虚指了一下,又叫虎头点俩女子用的小玩意,一并报完之后,便迅速从背篓里拿出了五张兔子的皮毛,肤色黝黑的汉子问:“我们刚刚要的,五张兔子皮换行吗?”

虎头爹的心理预期大约是6至7张皮,他带了10张皮,5斤肉干下来,准备在行脚商这换点小东西,再去县里换点精细粮。

日子难哦,人人都得精打细算,他仔细观察着这仨行脚商的表情,准备按表情讨价还价。

然后,令他心感不妙的一幕出现了。三人居然同时露出了诧异的神色,然后异口同声道:“不行不行……”

虎头爹的心高高抬起,这些人怎么回事,一年不见,胃口大了这么多?

心里全是吐槽,但虎头爹的脸上不显:“我们这个兔皮剥皮的手艺很好,你们看,皮毛的两边基本都是完整的,这样的皮子去了南边,一张抵别人的一张半!”

行脚商:“不是皮毛完不完整的问题……”

“大小也是极好的。”虎头爹说着,把自己的兔皮展开,“你看,很大,一张比别人一张半都大。”

几个商人一看,的确如此,大小和完整度都是上佳的,这样好的兔皮,就换这点东西……他们拿到南边去,铁定是赚翻了。

但——

“不是皮毛大小的问题。”行脚商也叹气。

虎头爹:!

竟然还完全不松口,“那就再加一张,六张兔皮!”

“给六张兔皮,已经完全可见我的诚意了,我是诚心想要这些东西的!”

行脚商继续摇头:“二位,真不是数量和大小的问题,是我们今年不收皮子,只收银子了。”

虎头和虎头爹都是一愣。

行脚商不收皮子,县里的人也不追求这种兔皮,他们的兔皮拿去县城里就是贱卖,也许能换到一些需要的东西,但想换得这么全、这么新,几乎是不可能的。

竟然不收皮子了!南方人的喜好变得这么快吗?这雪白的柔软的皮,那些南方人就不喜欢了?!还有,为什么只收钱了!

几个商人摇摇头,看来又是没带钱的,他们把板车的带子拉在肩上,刚准备起步,虎头大哥一家也跑了过来。

嫂子一家似乎已经知道了行脚商的规矩,带了些铜板和银角子过来,侄儿已经开始挑东西了,嫂子看虎头和虎头爹呆呆拿着皮子站在这里,连忙问商人,他俩看中了啥,问过后立刻付钱帮他们买了下来。

三个商人见到钱,这才动了起来,一个帮着虎头打包,一个给虎头的表哥介绍,一个数铜板,热火朝天的,很快,崖前村的其他人也收到了消息,乌泱乌泱过来了。

虎头爹抱着自个的东西站在一边,看着这些人掏钱买东西,心里闪过许多疑惑。

大哥一家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多钱,崖前村的人什么时候都有铜板了,以及,这行脚商卖的东西,看上去怎么也不太贵啊。

……

疑惑万千,但人都在人堆里被挤成了饼饼,也不方便说话,大概过了半个时辰,一行人挑完东西,慢悠悠回村时,说话利落的嫂子才给虎头爹解释清楚了。

“哎呀,今年这行脚商来得早哩,四月中就来了,而且东西好多……”一开始,村子里的人可兴奋了。

谁不想买点好东西呢。

但惊天噩耗就是,他们居然不收皮子或者干货,只要铜板,村子里的村民起先以为这些外地人是要坐地起价,卡着他们,都想过‘黑吃黑’。

可后来,村里有个念过书塾,认识几个字的人说,那些行脚商给物品标的铜板不贵的,比县里便宜些。

后来大家就在想,那银子从哪儿来呢?

恰逢此时,县衙那边张榜,说是百理府有人收各种各样的皮子、干货、山珍,不同的皮子给不同的价格,标准十分透明。

又是那个读过书塾的小伙子算计了一下,发现如果把皮子卖给这个百理府,然后用换来的银子在行脚商这里买东西,可以比去年买的更多!

而且不止多一点点!

“后来大家就全把皮子卖了。有了银子后,行脚商才过来,他们今年同村子里的人约好了,四月来五次,隔几天来一次。”

虎头爹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行脚商们不是第一次来,怪不得侄子用了一个又字。

了解了事情的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