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4(2 / 3)

加入书签

民,他们身为奴籍,哪里当得起他这一句大人。

也是记事官知道仲父是一介泥腿子因为献盐有功才被侯爷封为里君的,不然就只因为仲父把他和那些低贱的奴仆混为一谈,就够他给仲父穿一百次小鞋了。

食了麦饼,喝过海鲜汤之后,记事官让人去木沟村请了年老的村民过来,当着众人的面宣读了仲父的任命令。

也是因为记事官还在这里,渔村的人和木沟村的人不敢表现出什么,私下里的眉眼官司确实没少打。

回城还有一大段路要走,记事官把带来的粮食当众交给仲父之后,就带着仲父给的海鱼和海盐(伯华那里拿来的)率众人回城里。

直到记事官带着人出了渔村,渔村的人才入油锅入水一样炸开了。

以往和仲父比较要好的人更是直接为了上来,你一句我一句的追问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侯爷怎么会封你当里君?”

“那人说的那什么制盐法是什么?你真的会制盐?”

“对呀,以前没有听你说过啊?”

“就是,你这是交了什么好运。”

这些人是羡慕仲父运道好,得了制盐之法,入了侯爷的眼。

也有那比较务实的人,不关心仲父怎么走的大运,而是关心刚刚记事官给的那几车粮食。

马上就要入冬了,管他里君是谁,又不能吃,只有粮食才能填饱肚子。

“侯爷给的那些粮食都是给我们的吗?”

被人围在中间,仲父只觉得叽叽喳喳的声音吵得自己脑袋直发晕,他清了清嗓子,拔高了声音说道:“我知道大家心里都有许多的问题,但是现在人还没有来齐,我也不好说些什么,这样吧,等傍晚出海的人回来了之后,渔村的人和木沟村的人都来这里,我们商量一下制盐和分粮食的事情。”

煮盐开荒、

家口堆了这么多的粮食, 这一下午季奵一家守着门口的粮食都不没敢眨眼, 生怕一个不注意,门口的粮食就被别人偷偷搬走一些。

季奵她们还好,最累还是仲父,不但要盯着粮食, 还要应付村里人的各种试探, 打听。

仲父如今也算是慢慢的拿捏得好分寸了, 但凡别人好奇的问题,能说的他都说了, 不能说的就囫囵敷衍两句后略过去。

通过仲父的讲述, 渔村的人大多也知道他家里之所以突然会了制盐之发, 就是因为前段时间季奵、仲和两人消失的那一天一夜。

其实他们不是落水了,而是在海里救了一位贵人, 贵人不但邀请他们上自己的船休息 , 还给了这个制盐之发和好一些财务作为报答。

也是仲父头脑灵活, 拿着制盐之发献给了夷伯候,换得了里君的位置。

在这之前,渔村和木沟村都是没有里君的, 平常邻里之间有了摩擦, 都是由两个村里比较年长的人出面调节。

如今仲父当了里君,就意味着以后这些事情都要他负责了。

说起来仲父这个里君就相当于后世的村支书, 要管的事情很多, 但是手里的权利也不小。

可以说以后这渔村和木沟村都是他的地盘了, 只要他以后做事不要太过火引起众怒, 在辖区里横着走都没关系。

在滨城,夷伯候说出的话就是圣旨,木沟村的人听回去的几个人说了傍晚在渔村集合,学制盐,分粮食之后,很多人都连忙扔下手里的活,拖家带口的往渔村走。

现下大家在家也没什么事情做,无非就是修补一下屋顶或者石墙,确保自家的房子在寒冬的时候不会漏风,妇人就是整日抱着一个小箩筐,把家里人破掉的衣服仔细缝补一边,明年开春还要紧着穿呢。

从城里换了这许多皮毛回来之后,庄姬更是繁忙,一家四口的皮褂子,冬天要盖的皮毛褥子,都得感觉赶制出来。

她是个手巧的,把带回来的皮毛按照毛色、大小一一平铺在床板上,挨着一块一块缝上就行了。

庄姬手脚利索,只见她拿着磨尖了的鱼骨针,针尾拖着长长的一根麻线在两片坯子上上下翻飞,没一会两口小小的皮毛就合成了一块较大的皮毛,皮子上的兔毛理顺之后,蓬松的兔毛刚好把接口处的针脚盖得严严实实的。

季奵今年十岁,一些简单的缝补也是会做的,只不过这些皮毛金贵,庄姬不舍得拿给她练手,就指派她坐在门边缝补她们以前的旧衣服。

只是在刮破的那些口子上缝一两块补丁罢了,缝得难看一些也没关系。

等到傍晚,渔村和木沟村的人都来齐了之后,仲父站在自己的门槛石上,先把煮盐的办法给大家说了。

木沟村的人听了还好,他们离海滩要走两三里路,让他们煮盐还得一趟一趟来海边取海水,可比他们以前种地要难得多。

这个问题仲父也是考虑到了的,他本来也没想让木沟村的人煮盐,而是准备安排他们在木沟山上捡渔村这边煮盐要用的柴火和开荒。

云初给的那些甘蔗、花生、棉花开春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