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章 首次重新分配利益(2 / 3)

加入书签

值60万。

原先大家持有的6250股价值只有125万,50倍也就是625万,与现在的60万相差不大。

温良的确提前了三个半月兑现了当初画的饼。

实际上的每股价值从原先的2元变成了600元!

众人只是抬头望了眼温良,各自摇头。

负责统计的陈嘉欣按照流程通告:“全体无异议。”

温良这才继续往下说:“为了便于公司长远发展,我提议将现有的总股本5万股以1:2万稀释为总股本10亿股,各位所持股份数额等比稀释。”

“无异议。”

“……”

“综合考虑,我以3000万估值转让3的股份给汪婉瑜。”

温良一说完,汪婉瑜赶紧接话:“考虑到方案后续的细则内容,和财务内容,我个人提议内部忽略估值前后变化,便于核算。”

“我知道温总的意思是这3的股份以我曾经垫资的90万冲抵,但这样其实不太妥当,出资补齐注册资金,将这个90万转为资本公积即可。”

闻言,温良点了下头,直接道:“投前估值投后估值这些我还真没考虑,财务方面的具体细节由你把关。”

“……”

这次变动,温良持有的股份比例再次减少3。

汪婉瑜、陈嘉欣持有的比例都上升到了5。

股份总额只会有100这么多,温良之前收拢就是为了现在这样有序的重新分配。

总不能让创始人都成打工仔。

随后,温良接着分配:“我个人以3000万估值转让10合计1亿股给公司,用于2012年度的期权、股权池。”

“这是股份分配方案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之前收拢各位初始股东手上股份时的承诺,即:再分配。”

“原则上这1亿股中5000万股用作期权激励,每股行权价003元,由汪总牵头建立期权行权协议与行权模型,各部门配合落实;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确保技术人员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持有的期权/股权比例大于等于管理人员。”

“我不知道通行规则是怎么样,但期权行权后个体不单独拥有股东权益,将来考虑推行代表制度。”

“其余5000万股是只面向股东的,我的建议尽早购买,每人购买的份额你们自己商量就行。”

“……”

这次,温良的股份比例下降到了61。

最后,温良强调道:“重新调整后,我实际持有的股份比例是61,行使的股权是66,原则上2012年12月底之前不会变动,为了确保万一情况下,我对公司始终具有100掌控权,我起草了一份一致行动人协议。”

说着,温良从公文包中掏出了第二份文件,也是每人一份。

“有异议请直接提出来。”

这份一致行动人协议的条款比较简单,但内容很苛刻。

总结起来是两点:

1、对外,100以温良的意见为准。

2、对内,温良在涉及公司掌控权等特别核心事务上,具有永久性一票否决权。

其实是一个意思:大方向上,可以商量,但最后以温良的意见为准;具体执行事务上,各自拿捏起来。

条款温良没直接说,意思是明确的。

任何一家公司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前不久就出现过小资本机构报价的事情。

利益最容易动人心,丑话说一次两次还行,说多了没意思。

合同、协议是最好的保障,也有利于大家相互放心。

温良说完后,私人会议室也就安静了片刻,随后响起了‘唰唰唰’的签字声。

没人对这份条款苛刻的一致行动人协议有异议。

过去的经历让大家都很清楚,没有比温良更适合领导他们的人了!

至此,博浪的股份被温良重新分配成了好几个部分:

温良持有61;

包括汪婉瑜在内的联合创始团队合计将持有34;

期权池5。

…………

随后,温良甩出一份《公司发展初期阶段薪酬体系正式施行方案》。

温良喝了两口水,才再度开口:“目前这份方案施行期限到2012年底,方案核心是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只是分工不同,而非定薪的依据。”

这方面讨论空间不是很大。

一是方案只是过渡。

二是温良起草的定级标准具有不错的科学性,已经略超过绝大多数现行企业标准了。

尤其是在重视技术人才方面。

举个例子,总经理的薪资标准只略高于研发总工5左右。

再然后就是规章制度,这玩意现在多少还是有点形式主义,所以也是很快通过。

主要事务商谈完毕,温良做了总结:“这两天汪总辛苦一下,将财务方面的事情扫尾,该补注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