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6章 齐王大婚(3 / 4)

加入书签

唉……”

其中,以黄台吉调济尔哈朗与两白旗前往喜申城最为让他注意。

“没有红盖头,果然大明瞧不上南宋……”

喜宴什么的,已经在齐王府准备好了,不过朱由校显然不能前往。

不如让郭桑岱靠着大明输血来开发奴儿干,等明军真的要北伐,就提前收拾了郭桑岱,给大金打出更大的战略纵深空间,顺带得到十几万亩现成的耕地。

朱慈燃和朱淑娥两人扮演金童玉女,端着象征王妃的宝玺站在旁边。

【齐王长约六尺,美姿颜,好沉静,阔达听受,善用兵,猛锐冠世。虽弱冠秀发,气势盖天,与项籍似,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对于他们来说,这两个画像只有代表意义,不过对于朱由检来说,他却觉得新奇。

杨如是的话没有说完,因为那前往迎亲的音乐已经响起,显然队伍已经走进了西华门。

袁禧嫔眼中的朱由检,实际上和百官们对朱由检的评价差不多,而起居注官对于朱由检的描写是最多的。

朱由校内里愁苦,倒是朱由检不明其意,作揖表示知道了后,便带着袁禧嫔上了王承恩等人驾来的象辂。

不过这也能看出,在众人审美中,朱由检确实是属于长得不错,很有威严的一个人。

不过,当他看到自家殿下手里的奏疏后,他立马就明白了自家殿下可能是有事情吩咐。

他没想到自己能亲眼看到自家弟弟大婚,一时间他有些不舍,又有些嫉妒。

朱由检和袁禧嫔没有接过这宝玺,而是等待主婚官宣读婚词。

加上明军在复辽之战前后展现的强大海运能力,黄台吉或许心里早就知道了北山女真很有可能是大明扶持的一股势力,甚至努尔哈赤和代善等人都清楚。

这个过程不曾停留,因此即便走了三四步,他们也只发了一两千红包,区区几两银子。

朱由校和张嫣坐在了他们画像前,面朝朱由检和袁禧嫔。

文武大臣和朱由校等人纷纷进了武英殿内,而殿内上高挂的是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和孝慈高皇后马氏的画像。

当翠辂停好,杨如是便带着两名玉女转身对朱由检作揖:“殿下可以去迎接王妃了……”

只是,虽然他没有胡须,但得亏母亲刘氏给了一副好模样,不管放在哪个时代,他都能凭着外貌混一口饭吃。

总价值近三百万两银子的存在就这样被存放在箱子里,一排排铺好,足足有数千箱。

在道路两旁的百姓,有的是起哄在叫嚷,有的则是真心祝福,还有得则是为了拿到红包而嚎叫。

本来他和朱由检之间的相伴时间就少,现在朱由检大婚,一口气还入了六个妃嫔,那能给他的时间就更少了。

这种局面一直都没有变化,突然复辽之战结束后不到两年,北山女真就团结在了一起,而且还是二十几万人的抱团在一处。

一群红男绿女穿着华服,吹奏各种乐器进入宫中。

“……”一时间,袁禧嫔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小心翼翼的偷瞄朱由检。

那本该是官场之中的夏尔马,但眼下却被用作了大婚拉钟的挽马。

朱由检闭目养神得到了答案,而心里也差不多知道要支援郭桑岱什么了。

他对于黄台吉会去进攻郭桑岱,抱有很大的确定。

不过,在礼成之后,他们还需要经历一些繁琐的流程。

朱由校说这话的时候,心里莫名感叹,或者说他这一天,都觉得有些感叹。

建虏的火炮技术太差,哪怕黄台吉重新启用抚顺等地的工匠,但能制造的火炮,射程最多不会超过一里。

北山的气候环境和地理环境,注定了在没有外来粮食的进入下,当地是不可能聚集起一个个城邦城池的。

瞧着朱由检指点江山的举止,她心里还是不免有些钦佩和崇敬的。

孙承宗侧过身去,让出了三龙桥,朱由检瞥了一眼袁禧嫔,而袁禧嫔也小心翼翼的瞥了一眼朱由检。

两名女婢先下了马车,随后朱由检便见到了头戴凤冠,身着大袖衣,衣上加霞帔,内里红罗长裙的袁禧嫔,也就是他法统上的正妃。

“全都调给郭桑岱,再派东军都督府的一营炮手支援他,顺带调五十万斤火炮给他,让他自己准备好霰弹和石弹。”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得给他弄些守城的东西。”

大明立国后,朱元璋仿唐制,自然也没有红盖头这说法。

虽说身体年龄只有二十岁,但实际活了近五十岁的朱由检还是第一次结婚。

见状,王承恩折返继续交代办事,而朱由检也关上了车窗。

“五斤炮和步铳的库存有多少?”朱由检打断了他的汇报而询问。

说白了,菇毛饮血的北山女真,突然从部落制变成了城邦制,这本来就让人觉得奇怪。

他与王承恩的交谈,尽数入了袁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