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50章 治戎为长李定国(3 / 4)

加入书签

只是按照行政规划,眼下只有安北、瀚海两个府属于明军,漠北西部、札萨克图部驻地的燕然府,以及北边贝加尔湖一带的云中府尚未收复。

没能收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大明眼下调不出那么多资源来向北、向西开拓。

且不提大明内部此刻正在遭遇大面积的旱情,单说在内陆作战的成本就让大明难以负担。

要知道内陆用兵的成本是沿海用兵成本的数倍、乃至十数倍。

尽管大明只需要一万骑兵就能横扫漠北,收复两府,顺带西征西域,收复唐代的安西、北庭、濛池等地,但这些属于无效扩张。

只有移民实边,在当地留下汉文化,建立长久统治,行政班子来收税,才能稳定这些地方。

虽说大明可以效仿清朝,每年靠投入数百万两来稳定蒙古和新疆,但是以儒生们说丢就丢的性子,如果当地无法产出,那他们也会像当年劝说明宣宗丢交趾一样,劝后世君王丢弃这大片疆土。

因此,即便有力量去收复西域和漠北残存地方,朱由检也迟迟没有下令出兵,而是在消化一些还没消化好的地盘。

“漠北铁路修建的如何了?”

这个位面的曹变蛟毕竟也是学习过朱由检所编撰的《燕山经济》学和《疆土文化》等书籍,因此当他了解了朱由检有力量而不去做的时候,他立马就想到了朱由检挂在嘴上的“有效拓土”这四个字。

知道朱由检在等什么后,他便询问起了身后的千户官,此人闻言也连忙回应道:

“上个月刚刚动工,眼下要从张家口修建到开平府,继而北上至单于省的瀚海府室韦县,随后一分为二。”

“一条路线向东,沿着黑水河与漠东省瀚海城的辽漠铁路连接。”

“一条向西,修抵至安北府的安北城,铁路合计共长四千里,工部那边报了十五年通车,如果工人足够,能提前到十年。”

“十年?”听着千户官的话,曹变蛟皱了皱眉。

十年后是什么时候,天启二十六年以后了,那时候齐王或许早就就藩了。

人言“人亡政息”,齐王一走,大明还能对外开拓吗?

曹变蛟脸色阴晴不定,四周人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唯有李定国早就知道了燕山派的“龌龊”。

所以在联想到曹变蛟也曾是燕山学子后,为了避免曹变蛟多想,李定国不得不站出来说道:

“殿下应该会在天启二十年左右发动西征和收复漠北全境之役。”

李定国忽的开口,让所有人注意力放在了他的身上。

面对众人的注目,十六岁的李定国并不胆怯,而是大大方方的解释:

“火车无须修抵安北城,只要修抵瀚海城,然后走水路斡难河就能运送物资前来安北府。”

“漠东至瀚海府的地形平整,与平原类似,想来三年时间应该能修通。”

“至于西域,京嘉铁路的通车时间也是在天启二十年,所以这前后都能对上。”

李定国的大方梳理让众将对他刮目相看,当然、这其中并不包括曹变蛟。

曹变蛟并不觉得这是李定国眼光卓越,而是觉得李定国掌握的情报足够做出分析。

朱由检所著写的《燕山战略学典》中写过一段话,让曹变蛟记忆深刻。

“情报对于所有行动是成败的关键,对于国家、军队的决策而言,军事情报、经济情报、科技情报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一点,在大明与建虏的作战中显得十分亮眼。

在两方交战初期,努尔哈赤就是凭借辽东百姓的情报,才得以不断击败明军,得知明军的薄弱点,甚至让少年时期的朱由检吃了大亏,以至于复辽之役被努尔哈赤抢占先机。

也就是朱由检攒足了骑兵和火炮,一战斩首建虏过半精锐,然后填入关内移民进入辽东,从军事和情报都瓦解了金军的攻势,不然按照努尔哈赤的军事才能,明军初期很难与之抗衡。

曹变蛟记得很清楚,齐王说过一句话,那就是:

“军事上我的对手是老奴,政治上我的对手是黄台吉,之所以能战胜他们,主要靠着瓦解他们的情报,培育国朝自己的情报,然后利用情报来寻找战机,获取胜利。”

尽管曹变蛟觉得这两人当不得齐王这样的评价,但这句话说的是很对的。

在将领、军队、国力都不相上下的时候,一份情报足以改变整个战场局势。

或许在以前,情报对于战争的占比还不算大,但随着大明的工业化进程开始,尤其是武器装备的不断更迭,情报对于战争的占比就很大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而李定国手里的情报,是曹变蛟拍马所不能及的。

想到这里,曹变蛟心里对李定国的安排大概有了数,不过在这之前他还得考校考校李定国。

“依你之见,对付北虏需要出兵万骑吗?”

曹变蛟询问李定国,众将也纷纷将目光放在他身上,而对此的李定国则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