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1 / 3)

加入书签

等陈景再次出来后,两人徒步来到了最近的一座茶楼。

陈曦点上了一壶普洱,便开门见山道:“陈二哥,我这次找你,是想跟你合作,一起来做一个生意。”

陈景一愣,“生意?”

“没错,虽然现在政策刚刚开放,还没有多少人敢于尝试做私人生意,但不妨碍我们敢为天下先啊,就看看陈二哥敢不敢做这

让陈曦想不到的是,陈景竟会来得如此之快。

才不过第二天的中午,陈景便到了陈家老宅,同来的还有他的妻子江燕。

春节期间,江燕所在的服装厂停工,大约要休半个月的假,她闲在家里无所事事,就偶尔接几个活儿,帮亲朋邻里做几件衣服,挣两个手工钱。

陈景所在的运输公司倒是不放假的,但由于春季活少所以是一替一天轮休的,昨天陈曦去运输公司的时候运气好,正赶上陈景值班,今天他便刚好休息了。

两人昨晚商议过后,便决定趁着第二天双双休息,把两个孩子送到岳父岳母家,他们两人则亲自来找陈曦,准备敲定合作。

不错,才不过一个晚上的时间,陈景夫妇便毅然决定了要跟陈曦一起合作生意。

他们两人仔细地分析商议过,他们在国营单位干临时工已经七八年了,两口子每个月工资加起来还不如一个正式职工来得多。

而且,这两年下乡的知青们纷纷回城,占据了很多的工作岗位,光是他们两人的单位就回来了不少知青。

正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目前的状态是工人多职位少,所以他们觉得转正的机会便更加渺茫了。

陈景其实早些年就跟江燕提过想找点儿别的出路,但早些年风声紧,在运输队跑货时,偶尔夹带一些私货跑到黑市上去卖都是心惊胆战的,江燕怕他出事儿,就一直都不太同意。

直到76年年底开始,情势渐渐好转,陈景便大着胆子带了几次货,算是赚了几次快钱,但苦于本钱太少,利润也就不是很多。

其实就在陈曦刚一提到她的计划时,陈景便动心了,这两年他早已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儿,他早就想给自己找一条明确的出路了,而陈曦恰恰就成了这个引路人。

开一家小型的百货商店,那不就约等于是供销社或者百货大楼了吗?只不过他们是私人经营的。

申城这两年生活用品的供应,依旧十分短缺,人们每天排着大长队,凭票购买,还会时常因为供应不足而买不到,或者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票,有钱却买不到。

如果他们的店铺能够有一定的货源,并且每种商品设置成用票和不用票两种价格来卖的话,想必生意应该不会很差吧!

至于货源的问题,于他而言就更简单不过了,毕竟跑了这么多年的运输,各地各行业的人脉还是积累了不少,一些基本的货源对他来说根本不成问题,至于其他的货源,他还可以去谈不是么!

接着便是卖服装的问题,更是可以直接交给妻子江燕来负责,妻子在服装厂干了七八年,其他的方面怎么样他不知道,但做衣服绝对是一把好手。

陈景算过一笔账,妻子的服装厂做出来成衣,以中山装为例,高档一些的,每套的成本大约也只有十块钱,但是拿到百货大楼去卖,每套便能买到三十多价钱,相当于一个高级技工大半个月的工资,还要票。

那么他们只卖二十块钱一套行不行,并且可以允许客人自己选择颜色布料,量身定做,一个月哪怕只能卖出去一套,也是十块钱的利润啊,都赶上他半个月的工资了,再说了他觉得他们也不可能一个月只卖一套,毕竟在价钱他们卖的可要比百货大楼便宜得多。

往长远想,虽然他们现在没有服装的进货渠道,但是他可以慢慢去找啊,如果将来他真能找到款式新颖价钱便宜的进货渠道,他们便可以改为卖成衣为主,订做为辅,这样妻子也可以轻松一些。

想通这些,陈景一股脑的把自己的想法全都讲给了江燕,夫妻俩恰恰都是有生意头脑的人,他们一拍即合,当即决定要跟陈曦一起干。

由于陈景夫妻二人来得早,赵英兰此时还没有出门约会,所以陈曦正好又把她的生意计划跟赵英兰讲了一遍。

赵英兰听完,发现自己竟也能帮上陈曦的忙,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而且陈曦安排给她的工作,既不会影响学业,又能在课余时间给自己找点儿事做,赵英兰何乐而不为呢!

但直到陈曦说出要分她一成股份的时候,她就不干了,她觉得自己又不像陈景夫妻那样,每天把时间和精力都耗在店里,她最多就是课余时间帮忙算算账罢了,她哪能跟着分钱呀!

陈曦非常了解赵英兰的个性,知道如果赵英兰不反对也就不是她了,所以她也懒得跟赵英兰就此事而磨牙,直接便拍板决定占股比例,她甚至连协议都提前拟好了。

陈曦作为第一大股东,出资生意启动金2000元及静安区商圈内的一个两层商铺,占股70。

陈景和江燕夫妇负责日常经营,占股2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