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 / 4)

加入书签

同样的款式,不同的尺寸颜色和搭配,可以完美的从新清脱俗过度到俗不可耐,可以从腔调高雅过度到地摊low货。有时候就是那么小小的一个转换,效果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个转换,靠的是设计师的功底。

舒雨有点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见的多了,自然而然总结出规律和一套美学标准,叫她说可能说不出所以然,但一动手分分钟能出效果。

婚礼用的头纱是两款,一款红色,一款白色蕾丝。红色在哪儿都能卖,白色至少得到省城,只怕川市都不好使。大城市的人见多识广,解放前就见过奢侈品,见过灯红酒绿,无论是西式白纱还是中式褂裙都没什么稀奇的。

但在小地方,白纱还得过几年才会流行开。

常红心这个帮手来的及时,教她用葡萄皮把剩下的纱染色,这个她做起来又快又好。

“就这些厚绸布和棉布没着落,是准备做什么呀。”舒雅现在是个好奇宝宝,什么都要问一下。

“厚绸布拿来做发圈,但是这一回做的更精致一些,加几朵同色绸布做的玫瑰花。棉布是给大家准备的,这不是一直没时间拿出去裁。”她能做头纱,能扎花,但要是连衣服都做出来,那就真说不过去了。这可不是一句天份加想像力,可以解释的。

“还有发圈啊。”

舒雨还以为她会更在意棉布呢,没想到更在意的是发圈,头纱就不用说了,半纱虽然是日常用,但在小县城还是太夸张了,还是发圈好,好看还不招摇。

绸布做的玫瑰花,就跟真的一样,而且款式还特别多,有花瓣散开的山茶花,盛开的玫瑰花,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也有层层叠叠的牡丹花。稍微变化一下大小,层次,又是另一番模样。

时间有限,就算他们有三个人,也不可能一个月内做得完。舒雨把绸布放到最后,半纱也不着急,最先将头纱给赶制出来。

“头纱二百个,六十个红色,一百四十个白色蕾丝,半纱一百个。”最后点出一个整数,给装进编织袋。

“可惜时间不够了,要不然我们不住校了,每天回家也能做。”舒雅出主意,妹妹开学就升初中,也在吴县。他们姐妹都在吴县中学,同一所学校的初一和高二,完全可以骑一辆自行车上学放学。

学校没有升学的压力,至少县城的中学没有,老师更没有高考压力,反正考不上才是常态。作业留的也不多,每天回家的话,确实有不少时间可以拿来做手工。

舒雨也有些心动了,“那开学之后跟舅舅商量一下。”

“放心,舅舅肯定同意,他不放心可以跟咱们一起啊,他不也是骑车去县里上班吗?”舒雅很乐观的说道。

“你真不打算考大学了,最后一年不拼一把。”舒雨还是想劝劝姐姐考大学的事。

“你想考自己考吧,我是没指望了,也别给我这个压力。”舒雅伸出一个手指头,“今年我们学校就一个考上大学的,还是个大专。你想想,我在班上排多少名,年级又排多少名,排 重出江湖

出门的时候,常红心给姐妹俩煮了好几个带壳的鸡蛋,让他们在路上吃。因为舒雨告诉她,他们是去交活的,领了工钱就回来给她发工资。

车上舒雅有些别扭,“瞒着舅舅舅妈是不是不太好。”

舒雨靠在姐姐的肩膀上休息,“你以为我想瞒着吗?但是说出来,麻烦太大了。”

舅舅肯定会多想,没准会拦着他们不许再做,舅妈要是去外头多个嘴,小地方谁不认识谁啊,不用一天就得传疯。

用脚指头想也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有人来求你带个路,教个手艺,你是应还是不应。不应就是结仇,应的话你有没有这么多功夫?

教完了人家赚不到钱,是不是还得回头埋怨你。总之,都是麻烦事。

还有,万一外头传的太过,以为他们真赚着了金山银山,小痞子混混当了真,又该怎么办?

舒雅打了一个寒战,“还是先瞒着吧。”

一脑补,她也发现,确实麻烦太多。

舒雨出门之前,是打了电话的,那位老板人在省城看新店,接到电话不知道多热情,特意抽了时间回川市等着她过来。

东西不多,又是熟门熟路,便直接将货带到店里。舒雅还是没有进店,在外头找了地方等着。

“你舅舅又去深城了?”老板拿到的发圈,在省城的新店当了大用。当然不是说赚了多少钱,一千个发圈不可能卖出天价来,满打满算几百块的事,还不放在她的眼里。

而是新款新鲜东西的带动力,知道消息的约好友去逛一逛,发圈买个个已经算多的,但你店里的衣服款式新质量好,人家看了还能不试试?

就靠着发圈的传播力,她新店的生意比隔壁左右的同行至少翻了一翻。这一个月,不知道多少同行来探发圈的路子,不少人四处打听,结果没一个拿到货的。听说也有小厂子拿了发圈去仿,但等仿了货传回来,头道汤早被她美美喝下去,一点不给别人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