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2章 三院九部和公务员(3 / 3)

加入书签

道了。

一道道命令从皇宫发出。

“一,在全国建立公立学前班,数量不低于十万座!”

“二,有偿征召全国读书人充当教师,数量不低于三十万!”

“三,令全国六至十八岁的公民,无论男女,必须入学!一年后,识字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七十!”

······

以上的每一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无比困难的事情,但对于许易来说,又不是那么困难。

首先第一个,在查抄了那么多世家门阀、乡绅豪富的家产后,许易、或者说武朝的富裕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

无论是十万个学前班、还是免费供养上千万人读书,这对他来说都不是个事儿。

唯一有点儿麻烦的,可能是三十万读书人。

找倒是能找出来。

据某不确定野史记载,明朝中期的官员数量高达十万,以此推算,明朝读书人的数量至少也有百万之数。

从百万读书人之中,抽出三十万人来还是没问题的。

问题在于,这些读书人自视清高、以科举为第一目标,想要让他们自愿去做老师,恐怕难度有点大。

即便这个老师是有偿的,也很难吸引到那么多人。

不过问题也不算太大。

拿把刀架在他们脖子上就可以了!

全国读书人:······

当然,单纯地拿刀架脖子,倒是能逼得他们去当教师,可能不能让他们用心教就是另一回事了。

为了激发他们的动力,许易又祭出了一个大杀招——公务员!

咳咳。

俗话说,宇宙的尽头就是考编。

公务员虽然不是官员,但却是实打实吃公家饭的!

如果以后推出小学、中学、大学等院校,他们能当成校长、主任什么的,行政级别可同样不低!甚至有着对调成为教育部官员的可能!

一句话,公务员虽然不是官员,但却是官员的预备役,对于读书人来说,这绝对是难以忍受的诱惑。

他们辛辛苦苦地读书,不就是为了当官吗?

如今眼前就有直接成为官员预备役的机会,他们怎么能够错过呢?

更重要的是,为了让这些读书人能够安(死)心地去当教师,许易还来了一个狠的——五年之内,全国不再进行科考!

他对于现如今臃肿的官员体系本就很是不满——在他杀了一半后,全国仍有超过七万的官员。

与之相对比,汉朝总官员人数七千,唐朝总官员一万八,宋代总官员三万四——就这,已经被称之为‘极冗’。

明朝被许易杀了一遍后,还有七万多的官员,可想而知这些官员的数量有多臃肿。

要不是想着之后还会继续攻城略地、开疆扩土,需要用到这些官员,他们早就被裁撤了!

不过那都是将来的事情了,短时间内,这些官员对许易来说都是臃肿且多余的,他自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还去扩大官员数量。

没有了科举这一条上升通道,公务员自然而然地便成为了读书人们的唯一选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