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3(1 / 2)

加入书签

港岛不是没出过舞台巨星,但颇有些一代不如一代的样子,还不如宿宁之前找的那些,这些自然要推掉,但抵不住沈照蓝没放弃。

黎楚甚至在公司都见过他几回。

明明是沈家那边的关系,他却不怎么找沈明铮,而是三天两头往宿宁这边跑,后来大概是沈明铮知道了,硬是跟着宿宁来公司上班,对方才来得少了点。

公司和沈家那些事情黎楚不太懂,但他知道宿宁的想法。当前这种情况下,倘若自己找到合适的,港岛那边也没话说了。

再说了,沈照蓝这个乌鸦嘴,怎么就敢肯定这部电影票房肯定不行了?积雪演得好,哪怕没有他,也能正儿八经入围的。

黎楚真的不太喜欢这个人。

他在圈里呆久了,越觉得宿宁这种人实在少,沈明铮和其他人比较起来都算是好的了。

这个位置这样叫别人惦记,不如他亲自去找。所以他今天就去了。

黎楚到的时候,那群在大学城的小广场唱歌的人依然还在,应该是有人点歌,那边又开始唱了《秘密》。

现场听确实不错,但没有好得特别突出,黎楚之前见过的人有比这唱得好的。

但他觉得如季墨惟所说的,改的不错,是有亮点的。《秘密》这首是娓娓道来的抒情歌,可能不适合在外表演炒氛围,所以这乐队在歌的高/潮部分改了一些,虽然曲风变了一些,但也是好听的,而且这首歌还没出几天,能改出来并表演,确实是有点意思。

黎楚在旁边也没露出样子,拍了一段短视频,然后发在自己官博上了,算是支持,随后就悄悄地走了。

宿宁一开始不知道这件事,他这段时间都在为这部电影奔忙。

电影和电视剧不一样,开场的排片非常重要,这部片子幸好有各家的粉丝支持,在正式上片之前,第一天的预售便达到了两千多万。

这已经算是粉丝非常给面子了,接下来,就交给影片质量和口碑。

然后《没病》这部电影上了。第一天的票房约是五千万左右,不算很高,很多是积雪和黎楚的粉丝撑着的。但首日之后,购票网站的评分出来,有95分,这个网站评分偏高,但一般来说9分以上就是不错的片子。

当天下午,更严格的更有公证力的打分网站也出了分,74分。

这个开分已经算不错了,显然是佳片的评分。

而且第二天,这个分数又往上涨了01分,变成了75。

片子是周五上的,第二天就是周六。一到放假的日子,观影人数客观是上涨的,《没病》首日表演还不错,从17多的排片到了20。

第二天的票房果然涨了。

而且比宿宁预计的还要好,票房七千多万,所以第三天的排片又有大跨越,有25的排片量。几个新片里面,它的表现最好,也渐渐压过了之前上映的那部外国大片。

周日之后,首周三天票房便已经摸到了2亿的回本线。

何帆对此非常激动。

她本来是十分内敛的性子,在看到票房之后更加努力了,四处宣传,希望让更多观众注意到。

她的努力确实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三天之后,电影口碑正式在网络上大规模发酵。

周一作为工作日本来应该是要掉票房的,普通电影会相对周日砍一半左右。但《没病》不太一样,因为首周表现好,这原来是个很冷的檔期,影院经理那边只要看到有钱挣,又和宿宁那边好沟通,排片就开始上涨。

周一的时候已经到了30左右。

这部片子也足够争气,周一几乎没怎么掉,收了六千多万,几乎快和周日持平,看完电影回去讨论的路人也越来越多,连带着打分网站的评分又上涨了一些。

一般口碑的片子,最终票房一般是首周的25倍左右,但好口碑且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片子情况是不一样的。

这片子的曲线一路上涨,到下一个周末的时候才算爆发,摸到了单日破亿的线,累收已经到了7亿。四月这个檔期,再往后看都没有什么大片,而且这几个星期的新片都不太能打。

这种情况,已经算是天时地利人和。

又过几天,《没病》的票房预测已经到了保守15亿能摸到20亿的程度,这对于何帆导演来说也是真正的翻身仗。

和这部电影相关的所有人都非常激动,朱岚即使赚过许多钱,但这部电影的投资回报率在她的职业生涯也是极其少见发。

作为最大的投资商宿宁,刚开始看到票房曲线当然是非常高兴的,之后暴涨的时候,他靠自己一直以来的经验,大概判断出来了,这部电影的票房应该会在17到18亿左右。

作品成绩好,导演和演员当然应该高兴,宿宁已经提前定好了庆功宴,但作为一个老板,他得一切向前看。

成绩都会过去的,眼下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黎楚发的内容,他是忙过了几天才看到的,而且还是沈明铮注意到了,拿给他看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