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明仵作小娇娘 第201节(1 / 3)

加入书签

云曦望着陆青帆无奈地道:“大人与于大人直说就是,太子殿下的事……我已经释怀。”

自怨自艾不如寻到真相,告慰太子殿下在天之灵。

“也好。冉大人,你同于大人说说吧。”

陆青帆挥开衣衫下摆坐到凳子上,便开始翻阅冉杓带回来的卷宗和调查结果。

冉杓此刻也没有讲故事的心,三言两语将今日所经之事言简意赅地道来。

之前没听明晰的任丹青和青果暗搓搓地支起耳朵又听了一回。

期间云曦脑海里重复着今日看过的账册,再度翻阅牛敬源的口供,企图从中间找到其他蛛丝马迹。

于植听完后神色亦十分复杂,“竟是这般……”

可惜皇上金口玉言、圣旨已下,回天乏术。

“大人,兵部的是假账。”

突地,云曦举着牛敬源手里的一份口供道:“我之前看账目的时候没有反应过来,只觉这兵部的账目工整程度比之户部尤甚,还惊觉怎得银两数目如此严丝合缝……”

可做账的人都知晓,一般若骈除掉一些小零碎,银子在月末或者年末有些微的出入皆是颇为正常的现象。

兵部的账目没有,足见其账目必定是有人后来梳理对整过的!

“下官通过祖陵等人手里的账册,发现他们跟兵部右侍郎邵云兵往来神秘得很……”

说到这里,冉杓也想到了一些古怪之处:“邵云兵算是兵部的老侍郎了,因跟隗尚书不对付,每年大调都难以动身,连个‘左侍郎’的名头都捞不上。平调又没甚必要,邵侍郎当初可遭了不少笑话。”

嘲笑的多了,大家就没了兴致,后来也便无人再提。

“但邵云兵家境很优渥。”冉杓有些狐疑地道:“贪墨银钱了?”

“必然如此。”陆青帆冷哼一声,将邵云兵的卷宗丢在桌上:“一个贫寒子弟、中了武状元后入伍获得军功之人,怎会有那般殷实的家底。再不济也该同于大人家中一样。”

莫名被拖下水的于植吃了个莫名的哑巴亏,也好奇地翻起邵云兵的卷宗来,随即暗暗咂舌:“我家可比邵侍郎家差远了。”

祖父乃大理寺卿,为人公正;他虽任寺正,月奉也是有定数的,可没用过什么“膳食从十”的奢靡三膳。

“不会吧?”任丹青好奇地道:“你家中一膳几个菜?”

“三个,”于植老实答道:“多一人就多一菜,绝不铺张浪费。”

主要是月奉有限。

此言一出,刑部众人皆低头不语:要是让于大人知晓刑部内连小云曦都能在皇城根儿下独立买宅,只怕又是新一轮的嫉妒啊!

于植见周遭气氛古怪,也不好再问,见大家都在忙碌追究查案,索性便告辞了。

陆青帆和云曦仍旧沉浸在挖掘兵部的隐秘上,冉杓则找来了隗宪的卷宗,讲起了这位兵部尚书的家世:

“隗尚书算是半个世家子弟。他入赘了隗家,当初这份差事本落不到他的头上。”

隗家是陇西望族,后来连年战乱,到先祖时期已经开始没落。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隗家有眼光,在乱世之中投靠了大明圣祖皇帝,开创了如今的大明盛世,有开国从龙之功。

“隗家前三代乃是世袭罔替的功勋,后来却接连单传女子,生不出儿子来了,就招婿入赘上门了。”冉杓说到这里,目光灼灼地看向云曦:“云仵作,这事儿有什么说法么?”

“隗家男子不行。”云曦认真地道。

陆青帆:“……”

这二人真是一个敢说、一个敢答啊!

“真有这说法?”任丹青终于想起来正事儿,将自己查到了几处古怪递给陆青帆,还不忘延续上一个话题。

“嗯,其实生儿育女是由男子决定的。”云曦一脸认真地追加了一句:“我小姨说的。”

她也不知小姨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隗宪入赘后被提拔,他也是个争气的,后来官职便越做越大、任了六部尚书。

任丹青低声跟陆青帆道:“这运送火药、动用火炮,本都该是兵部的事情,仓储库里没有异样不代表火炮没有动用。”

“任师爷的意思是,他们所用的未必是现存火炮?”陆青帆沉吟片刻:“那便是被替换下的旧火炮了?”

任丹青点点头。

云曦将小脑袋凑过去,看到任师爷手里拿得是仓储库过去的一些旧记录,哪一年淘换了哪个旧火炮、火桶等物……

“师爷好手段,竟然能搜罗到这些。”云曦佩服地道。

“哪里是搜罗到的,是行贿换来的。”冉杓叹了口气。

他在京城的人脉不可谓不广,尤其是那些衙门内的马夫走卒,哪个都得给冉杓卖个面子。

自从升任了从五品,那些个旧识的朋友就都防备起人来了,冉杓总得有个接续的,便暗搓搓地引任丹青混迹进去。

这情报就是从一个酒鬼马夫手中淘换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