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一章险棋(2 / 3)

加入书签

“主子,咱们换好衣裳,再去求求皇上加派人手,定然能够找到四皇子的下落。”

“求他……求他?”贤妃眼中泪光颤颤,并未接话。

芳兰不知怎么安抚她,只得一步步扶着她走回去。

期间,不知道附近又出了什么事,几名婢女慌张地跑来跑去,差点撞到贤妃。

“你们这几个奴才没长眼睛的,小心冲撞了娘娘!”

“请娘娘恕罪,请恕罪。”婢女连声道歉,指着灶房说,“我家主子又晕倒了,我得给她煮药去,方才有些急躁,还请贤妃娘娘放我一马。”

芳兰瞧着她有些眼熟,又说,“你家主子是皇后娘娘,她怎么了?”

“娘娘她……她接受不了太子殿下薨逝的消息,刚醒了没多久又哭晕过去了。”这名婢女也是红着眼睛、带着哭腔,“请娘娘恕罪,奴婢还要熬煮安神补身的汤药……”

芳兰看了眼神态怔然的贤妃,挥手示意她离开。

许久后,贤妃回过神来,抓着她的手臂,忽然问道,“芳兰,你说,我们的命怎么就那么苦呢?”

——————

“士兵们都是保家卫国的铁血男儿,他们不觉得军营里过得苦,我怎能说苦。”

“殿下吃苦耐劳、体贴下属,是胤朝的福分。可是不管怎么说,都是微臣照料不周。殿下如果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微臣必当全力以赴。”

萧鸾玉没有过多纠结这些客套话,开门见山地说,“苏将军,我再次叨扰,其实是有要事相商。”

“请说。”

“请将我的身份公布。”

苏亭山愣了片刻,没想到她的请求如此突兀。

太子身死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四皇子就变成个烫手山芋。

苏亭山正是知道这层缘由,所以,他既不戳破萧鸾玉的谎言,也不会轻易将她的存在以萧翎玉的名头广而告之。

以如今的局势来看,萧锋宸不出面,那么四皇子的作用就是以皇家血脉召集各州兵马,进京围剿叛贼。

可是换个角度来说,一旦苏亭山放出萧翎玉的消息,萧锋晟就会提前将目标指向京西大营,势要诛杀所有皇嗣、以绝后患。

“殿下是想公布真的,还是假的?”

“真的身份毫无用处,至少对将军来说是如此的。”

“那假身份何以见得有用?”

“今日在帐外等候时,听闻将军安慰将士,京中尚有家眷者,担忧顾虑属于人之常情。可我却觉得,这份顾虑可有可无。”

苏亭山眼神微变,没有插话。

萧鸾玉指了桌上的茶杯,万梦年立即会意,倾身为她斟茶。

“此番政变无非两种结果,要么是父皇黄雀在后、围杀英亲王,要么是父皇意外驾崩、英亲王兵败自缢。”

“听起来,殿下对英亲王颇有成见。”

不管怎样都是英亲王必死,小孩子家家还是太容易感情用事了。

苏亭山见她举杯喝茶,自己也倒了一杯。

“第一种结果即是以我为筹码,向父皇表明忠心,既可免去父皇的猜忌,又能召集各州兵马,缓解叛军带来的压力。至于第二种结果,可能性较低,但是同样可以利用我的身份给将军带来莫大的好处。”

苏亭山抿了抿嘴里的茶水,对她的话不置可否,“问题是,殿下说英亲王兵败自缢,实在无凭无据。胤朝上下,除了皇上,谁能有如此本事?”

“你。”

“哦?”苏亭山顿时收敛了神色。

萧鸾玉不管他什么表情,自顾自说下去,“父皇已经得知某些官员投靠英亲王,即使那些人暂时作壁上观,对于父皇来说,有心谋逆者,就是潜在的祸患,他必然想办法一网打尽。

试想,如果父皇的计谋未成、意外驾崩,诸多逆贼是会跳出来拥护英亲王,还是拉起旗帜、自立为王?

长远来看,倘若朝野动乱到了无可挽回的时候,我的身份依然是最特殊的筹码。越早公布这件事,可信度越高,越有利于往后的应对之策。

就近而言,若是英亲王转移目标、平推西营,那就依将军今日所言,能撤就撤。

英亲王兵变篡位,名不正、言不顺,如果他有点脑子,就不会轻易伤害百姓,那么将士们大可放下顾虑,跟随将军辗转于平城、焦城各地,收拢兵马、积蓄力量。”

此时已是日暮西山,营帐中烛光绰绰,衬得她像是戏台上念旁白的青衣客,又像是茶楼里论兴替的说书人。

她束起利落的发髻,纤细的手指捏着空茶杯,便将局势走向娓娓道来。

这都是她的猜测,都是她将权臣的野心最大化且自我代入后所产生的推论。

她知道苏亭山就是这类人,她才敢抛开皇嗣的身份,在他面前侃侃而谈——她在明确地告诉他——她可以四皇子的身份配合苏家的一切布局。

她与萧翎玉本就有七分相像,再加上年幼养在深宫,很少出现在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