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成为敌国郡主后 第53节(2 / 3)

加入书签

更是需要上下打点活动,并不是说每一个任务都有其深意。因此暗探对东云酒楼这件事其实也没太上心,如果不是一次□□付三年定金实在不太寻常,暗探说不定早把这件事忘了。

这个细节只是在案卷里简单记了一笔,查案时还有更多更重要的线索要查,没人去追根究底。这次例行梳理案卷,它再度进入了鸾仪卫的眼中。

——富贵人家长期定个喜欢的酒楼包间方便随时享用并不稀奇,然而放在一个采莲司暗探身上就显得古怪。况且东云酒楼离百花坊既远,又不是京城出了名的大酒楼,实在没必要长期包下。

除非,他是为了方便就近监视,或是与某人接头。

询问东云酒楼的掌柜之后,鸾仪卫得知,黄正新定的包间时常空着,只有偶尔孤身过来小酌几杯,一坐就是半天。

孤身?

这可就有意思了,前去询问的鸾仪卫出去绕着酒楼走了一圈,突然发现,东云酒楼离国子监不远。黄正新定的那间二楼包间,窗户正对着国子监大门。

鸾仪卫折回包间,发现包间无人时,窗户都是关着的。但如果来了客人,酒楼的小二就会打开窗户,放下窗上的淡绿色纱帘。从酒楼外看去,只要一抬头,就能轻松看清窗上垂下的淡绿纱帘。

也就是说,黄正新很可能是借此在传递一个讯号。只要他来到包间里,什么都不必干,他传递讯号的对象看见窗上的绿色纱帘,自然就知道他的意思。

这可能是一个邀约见面的讯号,也可能是警示危险的讯号。究竟代表何意,鸾仪卫暂时还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黄正新通过这种办法,不必和接头对象亲自产生联系,就能将信息传达出去。

在确定这一点之后,鸾仪卫们十分激动。

首先,除了定下包间的那名暗探,其他人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也就是说,黄正新传递消息的对象目前只有他一人知道。这可能是他自己发展的眼线,也可能是其他潜伏京城的睡莲,一旦抓到,又是大功一件;其次,包间正对国子监大门,这说明和他产生联系的很有可能是一名国子监的老师或者学生,这样的暗探如果落网,又比混迹在市井中的暗探更加紧要。

这条线索由副指挥使负责,指派亲信亲自率人追查,不久锁定了就读于国子监的成国公府七少爷朱霖。

朱霖虽然是成国公府少爷,但并非承袭爵位的大房一系。三房没多少家底,成国公老夫人又多病沉疴,眼见过两年老夫人去了,二房三房四房便都要分出去自立门户。

二房三房四房都是老国公庶出的子嗣,照理说待遇该差不多。但老国公在时一碗水端不平,偏爱宠妾生的二房,四房又是小儿子,从小养在老夫人膝下,情分不比寻常。二房和四房自有老国公老夫人贴补,唯有三房不受重视,日子过的也紧。

然而据鸾仪卫调查,朱霖刚入国子监时在一众官宦子弟中还算朴素,后来却好像发达了,手头松了不少。众人都知道他是成国公府少爷,只以为他父母心疼儿子多给了些钱财,也没人感到奇怪。

朱霖阔气起来的时间恰在黄正新定下东云酒楼包间前后,这一条就足以鸾仪卫对他产生疑虑。又查到几条零散线索相互印证,鸾仪卫怀疑,朱霖不止是黄正新发展的一条普通眼线,他很可能还肩负着和其他眼线或暗探往来传信的职责。

也就是说,一旦深挖下去,很有可能挖出一串来。

朱霖虽然无官无职,但他身为顶级勋贵成国公的侄子,本身就很有价值。再加上他可能关联着其他暗线,虽然由于黄正新死了,他看上去暂时和采莲司断开了联系。但采莲司蛰伏一段时间之后,一定会再度派人接回这条暗线。

为了将朱霖和采莲司派来接头的暗探一网打尽,鸾仪卫层层布置层层监视,动用了好几个埋下的眼线,努力争取让朱霖一举一动都在鸾仪卫的监视之中,眼看不久之后很可能就要取得成效,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朱霖死了。

朱霖死了固然令鸾仪卫心痛,但更令鸾仪卫费解的是,杀他的究竟是谁。

如果朱霖死于采莲司灭口,那么很可能意味着鸾仪卫的行动泄露了风声,无论是监视露了行迹,还是内部有人泄密,都是极大的问题,鸾仪卫从上到下都要严查整顿;但如果杀他的不是采莲司,朱霖是恰巧卷进了其他恩怨之中,那么及时捂住他的死讯,说不定还有希望接着查下去。

然而现在,随着叶家那个侍女小玉慌慌张张一嗓子嚷出来,当日前去成国公府赴宴的女眷们都知道成国公府死了人,鸾仪卫不可能把这些身份高贵的夫人小姐全部封口。朱霖死讯传开之后,即使他的死因真是意外,和他相关的采莲司暗探眼线也会主动抹去痕迹断掉联系。

副指挥使忙活一两个月,全部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而手下被卷进了可能泄密的嫌疑中去,其郁闷自不必提。

他恨恨跺脚:“真该把她抓过来,以泄密论处!”

指挥使先横肘戳他一下:“你疯了?人家小姑娘派个侍女去报信,反而报出罪名来了?侍女也是个小姑娘,撞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