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6页(1 / 2)

加入书签

皇帝:“……”

所有人对?着他们这对?父女扼腕痛惜,唯独徐云栖面色始终平和,她抬手招来银杏,从医囊里取下几枚银针,插在?荀允和双手几处穴位,随后她开?始写方子。

比起方才给皇帝扎针的郑重,她对?荀允和便显得敷衍。

郑阁老看不下去,清了清嗓问?,“郡王妃,荀大人病在?肺腑,您要扎针也是要扎膻中等穴位吧。”

裴沐珩却知徐云栖从来不是意气用事之人,替她驳道?,“郑阁老多虑了,云栖用药下针从来都有的放矢,您不必妄加揣测。”

徐云栖头也未抬接话,“荀大人郁结在?心,肺气淤阻,肺经心经交汇于手掌,我扎针此处,可疏导郁结。此外大人原是受寒而病,太医开?得该是驱寒平肺的方子,可惜他心火旺盛,寒气转火热,再吃驱寒的方子便不对?症了,故而久久不愈。”

徐云栖这般解释,大家都明白了。

“原来如此,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郑阁老捋须道?,贺太医等人陪笑。

徐云栖写完方子,正待交给贺太医,荀允和出声道?,

“囡囡,给爹爹吧,爹爹自个儿去抓药。”

徐云栖淡看了他一眼,没有迟疑将方子推到他面前。

裴沐珩见气氛正好,便转身朝皇帝行礼,“皇祖父,先前孙儿跟您提的事,您觉得如何?”

皇帝眉峰一抬,这才反应过来,看向徐云栖问?,“珩哥儿媳妇,你真的想去太医院当?值?”

徐云栖立即来到殿中跪下,双手加眉回?道?,“陛下,孙媳着实有此意,不知陛下准否?”

皇帝当?然愿意留徐云栖任职,可不是以孙儿媳的身份,犹豫片刻,又瞥向荀允和,“荀卿,你觉得的呢。”

这会儿怕是徐云栖要杀人,荀允和还得递刀,又怎么可能不答应,忙道?,“还请陛下准了她。”

皇帝心情还不错,笑道?,“你们做丈夫的纵着,做父亲的宠着,朕还有什么话好说,”随后吩咐刘希文,

“去太医院,给荀大夫添一块牌子,准她出入宫廷,给内外命妇看诊。”

徐云栖听到“荀大夫”三字,嘴角抽了抽。

皇帝这么做有两层目的,一来着实想缓和父女关系,二?来,也是为了给徐云栖多留一条退路,她毕竟是皇家妇,以“荀大夫”身份行医,朝野无人敢指摘,荀允和显然愿意给女儿遮风挡雨。

徐云栖面无表情颔首,“孙媳遵旨。”

只要进入太医院,接触到范太医,查到外祖父下落,其他的事无关紧要。

荀允和听到“荀大夫”三字,心鼓擂得?快要?膨出来,双目泛酸许久不吱一声。

贺太医这边起身来到荀允和跟前,将方子拿过来看了几眼,转身与徐云栖和刘太医议论,三位太医很快聚在一处辩证,银杏这厢等荀允和施针时间到?,帮着将银针取了。

皇帝对着徐云栖这身本事叹为观止,好奇问道,“珩哥儿媳妇,你小小年纪从何处学得?这手本?事?”

徐云栖早就想好了说辞,“陛下明鉴,孙媳自小从外祖父长大,外祖父为了养我,时常去林子里?采药,拿去镇上换钱,一来二去便认得一些大夫和药商,孙媳耳濡目染,便存了悬壶济世之心,外祖父怜爱我,不拘泥世俗之见,将我领给一些交好的郎中,准我习医。”

“自五岁起?,我便跟着镇上的大夫们采药製药,后来遇见一名医,他见我颇有些天赋,也肯吃苦,遂将我带在身边教导。”

“事实上,我不止一位师傅,谁有本?事,我便缠着谁学艺,十几年来,我见过的病患数不胜数,什么疑难杂症都见识过,江湖人胆子大,路子野,药下的猛,治好了便是神医,没治好便跑路,比不得?太医院的太医们雍容雅重。”

贺太医听得?一阵苦笑,太医院都是给皇亲国戚及朝中官员看病,谁也得?罪不起?,行事自然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譬如方才,他可不敢像徐云栖那般给皇帝下满针,偏生徐云栖信手拈来,行医有的时候考验的是一位大夫的胆魄。

徐云栖很聪明,立即笑吟吟拱袖,“所以,孙儿媳还是想从太医院的太医们学本?事,他们出身名流,师承渊源,自成派系,不像我,学得?杂学得?乱,正需要?像范太医和贺太医这样的杏林国手好好指点才成。”

徐云栖不骄矜,知进?退,皇帝很满意,

“取长补短吧,”皇帝一针见血道,“不过你的优势在于胆魄非常,这一点可不能被太医院那些老?夫子给磨了去。”

贺太医等人连忙起?身告罪。

荀允和听得?那番话,心里?跟吃了黄连一般,苦涩难当。

皇帝等人比起?了解徐云栖学医的来龙去脉,更心疼她坎坷的身世。

若不是那恶人作祟,她便是阁老?府上的大小姐,又生得?这般姝色倾城,恐是上京城最闪耀的明珠。

徐云栖见皇帝没有揪着深问,暗暗松了一口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