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0页(1 / 2)

加入书签

满朝皆知?施卓与荀允和不和,裴沐珩又是荀允和的?女婿,施卓攻击他并?不意外。

皇帝听了施卓这话,猛地甩开刘希文的?胳膊,踉踉跄跄下?来台阶,奔至裴沐珩跟前,指着他鼻子怒道,

“你告诉朕,是谁指使的?你,是你那不成器的?父亲是吗?谁给你胆子让你在朕的?社稷坛兴风作浪?”

面对?皇帝血雨腥风般的?怒嚎,裴沐珩岿然不动,他含着泪目清而语定,

“臣自五岁起奉召入宫启蒙,受陛下?谆谆教诲至而今十六年矣,每每回府父王教导我,他有愧于君父,嘱我细心?敬敏,替他在陛下?跟前尽诚尽孝,孙儿一日不敢忘,唯殚精竭虑思报陛下?也。”

“十岁,陛下?准臣入藏书阁习书,臣夙兴夜寐,不敢倦怠。十五岁,陛下?带臣前往边关从文国公通习兵略,臣兴奋昂然。”

“十七岁,臣从国子监科考,成为天子门生,而后臣入文书房伴驾,参议政务。”

“无论是照管都察院,秉公办案,抑或是接手户部,整顿盐政,每一步均是陛下?悉心?培耀。”

“于公,我是大晋臣子,于私,我是陛下?嫡孙,臣的?胆子是陛下?所给,臣的?权利是陛下?所授,要说倚仗,陛下?才?是臣最大的?倚仗。”

“‘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臣晓明利害,又怎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冒天下?之大不韪,至君父于不义之地呢!”

裴沐珩说到?最后痛哭流涕,顿首不止。

这一番振聋发?聩的?凑对?下?来,皇帝慢慢冷静,百官则是叹为观止。

赫赫皇威之下?,能思维缜密,引经据典反驳的?也只有裴沐珩了。

可惜生在熙王府。

满朝文武均被他这份气魄所折服。

裴循眯着眼看着裴沐珩眉心?渐渐拧紧。

彼时,刘希文已下?阶搀住皇帝,见皇帝喘气嘘嘘,担忧道,

“再大的?案子也有水落石出之日,陛下?切莫因此伤了身子。”

这是暗示皇帝不要被愤怒衝昏了头脑,得查案。

皇帝抬目,眼神慢腾腾转动了片刻,看着裴沐珩,“你说的?没错,‘几事不密则害成,’这事得查。”

就在这时,东厂一小太监自官署区方向奔来,只见他手里抱着个匣子,跑得满头是汗,片刻,他来到?皇帝跟前,将匣子呈上?,

“陛下?,方才?正?阳门出乱子后,奴婢便觉蹊跷,心?想这诏书是通政司传出来的?,遂去通政司寻,不想偏被臣在通政司杂物室的?污秽里寻到?这份诏书,还请陛下?御览。”

东厂探子遍布朝廷与京城,这位便是其一。

刘希文立即接过匣子,将诏书取出来,摊开在皇帝跟前,裴沐珩的?字迹皇帝是认得出来的?,内阁和司礼监的?印章也清晰可见,虽然明黄绢面沾了些许油水,字迹大体还辨得清,这上?头明明朗朗写着“慈以待亲”四字。

皇帝顿时面色铁青,“查,给朕查个底朝天!”

裴循脸色倏忽一白。

不好,他中?计了,这是示敌以弱,再诱敌深入的?计中?计。

裴沐珩所写的?是台阁体楷书,很?好临摹,他着人临摹的?诏书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之所以敢做,便是料定对?方查不出来。

为什么查不出来,因为两份原件已被他毁了,新的?诏书字是裴沐珩所“写”,印章无错,裴沐珩百口莫辩。

如今的?他手眼通天,荀允和不在内阁,内阁是他说了算,司礼监除了刘希文,两位秉笔也被他收拢。这份诏书伪造的?天衣无缝,可现在裴沐珩写得真诏现身,形势直转急下?。

如果他没猜错,小太监寻到?的?这份“真诏”,是裴沐珩暗中?写得第三份原件,在紧要时刻拿出来,以证清白,一旦他清白了,那么皇帝就会查是何人伪造。

冷汗顺着指尖滑落衣袖,裴循紧了紧袖口,将之捏在掌心?。

裴沐珩余光注视着裴循绷紧的?侧脸,轻轻哼了一声。

十二叔的?性子他摸得再明白不过。

看似朗月清风,实则心?思深沉,手段狠辣。

从荀允和被调离出京,裴沐珩便知?十二叔要对?他下?手,而十二叔要打击的?目标,一定是父亲熙王,于是他前两日寻父亲问明当?年缘故,得知?父亲失宠与明月长公主的?死有关,便猜到?今日会出事。

这几日他设想了无数可能,伪造诏书也在他防备当?中?,所幸预先有埋伏,得以化险为夷,现在轮到?十二叔汗流浃背了。

除他之外,诏书流经内阁次辅施卓,群辅户部尚书言峰,司礼监秉笔卢翰,还有通政司首脑瞿明政,若他没法子自证清白,这些人万无一失,一旦他清白,这些人便成了众矢之的?。

过去他尚且不知?通政使与户部尚书乃十二叔的?人,今日一目了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