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5节(2 / 4)

加入书签

郑熹大惊:“什么?你在他面前干什么了?”

祝缨对对手指:“就,一点小纰漏,已经过去了,过去了哈!不过下官深以为憾!就想,酒色财气。一个人犯法,总逃不了这几样东西。管着女囚的地方,占一个色字,可不好!大理寺可不能出纰漏。与其千叮万嘱,出事重罚,不如不给他们犯错的机会!您看看,这样弄,成不成?”

郑熹没有马上同意,他沉吟了一下,道:“凡事,以不变,应万变最好。利不百,不变法呀……要老成持国。”

哪知祝缨也不是轻易就能被骗到的,她说:“老头子嘛,不敢动。”

“嗯?!!!”

“不是说您,我是说,不是谁家里都有一个像您家里侯爷那样的人的,”她指指自己的太阳穴,“侯爷虽然上了年纪,体力不如年轻时,脑子还没死。其实吧,许多人家里都看着一个老头子,讨厌一切改变,但是呢,子孙一旦变出些好东西来,他乐得享受这东西的风光。”

郑熹叹了口气,想了一下,道:“陛下……”

祝缨心道:我就知道!你就是顾忌他!

她说:“咱们大理寺自己弄,两个丞、八个卒,要是嫌多,再砍掉一半。不过先报多一点,后面有余地嘛!怎么弄她们的账目,我也已经算好了,附在后面,您看。样样都给想好,要有麻烦了,咱们就停下。要能弄好了,以后提起来也有得说道。难处我也想到了,恐怕要打嘴仗,还有日后男女同僚之相处一类。这个也好办,从根子上就给它堵住了!取良家子嘛!又或者,胥吏之妻、女、姐妹,也可以应募。您看?”

郑熹思之再三,仍有一点犹豫。建功立业,他必然是想的,但是他的皇帝舅舅上了年纪了,不太喜欢吵闹多事,又因龚逆等案,越来越敏感。许多人都有一个想法:有想法也要等“新君”。这个想法是非常犯忌讳的。

郑熹又不很想“等新君”,又担心现在干得太多,“新君”登基看他眼光会有不同。

不过祝缨说到了他的心里——“许多人家里都看着一个老头子,讨厌一切改变,但是呢,子孙一旦变出些好东西来,他乐得享受这东西的风光”。

那确实,只要把这功劳推到老头子的头上,叫老头子觉得是他自己想到的。

郑熹指着其中几行,说:“把这里,扩写一下!用你的口气写!”他不想抢下属的功劳,在他手下出的成绩,他自有一份识人之明。

祝缨老老实实上前,见他指的那一行是“七年,丽州狱丞霸占女囚三人,斩。十二年,章县狱卒□□女囚,绞。”她说:“在复核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这个事儿,那会儿没想明白。现在想着了一些。”

郑熹赞许地道:“要说,一直辗转难眠,觉得这些事情有负圣恩,要怎么避免才好。”

祝缨又举出一个“节妇被诬入狱”的例子来:“这样被冤枉的,或一时没有查明,朝廷也该给她最基本的体面。”

两人嘀嘀咕咕,最终定稿,起手是写皇帝圣明,下令彻查,令许多陈冤得雪,大理寺秉承着这样的精神,如何如何,如何如何。

最后也只写大理寺预备这么做,因为大理寺特殊,它关押犯官家眷等,得体面。如果是真的犯人,一旦判了,是它自己不要体面,那就与大理寺无关了,反正,皇城之内,得体面。祝缨写的预算也都附到了后面,并不多,连吃饭有个小食堂都想好了,反正不用别人多琢磨,只要点头就行!

郑熹最后说:“递上去吧。”

可行

经过郑熹这一通审,最后定稿出来之后祝缨自己先读一遍,都觉得更有“奏本味”了。她拿去给郑熹看的时候就准备着接受郑熹的一些指点和批评,只要郑熹说的那些个道理她觉得能接受,修改一下也没关系。

定稿的结果,两个人都还算满意,剩下的就是递上去,等扯皮了。

郑熹警告她:“此举干系不小,不必强出头。”

祝缨道:“明白。本是为了能够更顺手,添麻烦就不必了。先尽力一争,不行,就退一步,实在不行,等下次机会也没关系。”她既能知道郑熹在考虑皇帝的想法,自然也猜着两分郑熹的想法。只不过,人生苦短,她不太想等而已。

“去吧。”

小官儿的奏本不是随便递的,得过筛子。郑熹点头了,祝缨这才把奏本递了上去。

朝廷每天不知道收到多少奏本,有明白的、有糊涂的,朝廷里的糊涂蛋也不少,为了不让他们气着皇帝,总是要先筛上一筛。不过一般也不轻易扣折子,因为这里有一个“阻塞言路”的罪名在等着。

祝缨的奏本递上之后,并没有被阻拦,有人写了个片子小结放到奏本里然后递到了御前。她的官职实在太小了,皇帝要先看完军国大事,才轮到一个从六品的小官奏增添个从九品职位的事。皇帝看着这个奏本,倒是想起来一些事。复核大理寺旧案过去好几年了啊,岁月不饶人呐……

他回忆了一番旧事,才重新扫了一眼奏本,这个事看着有点奇怪,细想想好像又有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