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月的风将他全身的热气都吹散了(2 / 10)

加入书签

消息只有他和我们这边知道,他有怀疑也不奇怪。”

“总之,还是先解决眼前的事吧。”殷薄言揉了揉发胀的额角,“韩知远的消息确定不是从我们这边泄露的么?”

“知道的人不多,都盘查过了,会不会是……”张桐话说一半,语气变得有点犹豫,“我这只是猜测,会不会跟你妈那边有关系?”

殷薄言愣了一下,“据我了解,我妈那边应该没有那么高敏感度的舆论监控团队。”

“算了,也不一定是从我们这漏的。这热搜估计就是小打小闹,也就闻霖在乎,人家韩知远还不一定在乎呢。”

大经纪人张桐如是说。

殷薄言难得地,在接连不断的消息轰炸后,被逗笑了一下。

“按照目前舆论的发展趋势,公关团队这边还是建议冷处理,不必特意做官方回应,热搜的话已经联系那边工作人员在进行撤除了。”公关总监在线上会议中说。

“但现在的舆论已经对艺人的口碑和路人缘造成了一定影响,”韩知远本人没有参会,由他的经纪人周铭全权负责,“我想,是不是可以先放出一小段试镜片段来做轻量化公关。”

“不行,”张桐出声回绝,“剧组还没开机,现阶段剧本是高度保密阶段,不建议泄露其他信息。”

与现下很多电视剧的宣传方式不同,有些电影直到定档前都不会展开相应宣发节奏,释出相关内容,不提许多古偶、现偶习惯放出的路透视频,有些电影剧组连开机仪式都不会有任何宣传照片。

当然,也有电影剧组从开机就开始宣传的,一切都要看片方自己定的宣发节奏。

“对。”公关总监应和道,一般来说,经纪人的意见就等同于艺人的意见,是为艺人唱白脸的角色,既然本片最大投资商兼主演都发话了,他自然就打蛇随棍上,“试镜片段现阶段确实不能露出。”

他小心翼翼地整理措辞,“其实现下除了一些搅混水的角色,大众也只是看个热闹,并没有人一直盯着这件事,等到热搜一撤,过几天就没有讨论度了。而且这种事澄清难度也比较高,不管片方发什么,都会有人说是在单方面维护演员。”

“但韩老师不是走流量路线的演员,这种谣言一出,其实会对他的个人形象有很大破坏。”周铭反驳道。

近些年不是没有一些实力派演员因为言论不慎或其他原因,口碑翻车,过往作品全部被拉出来鞭尸的例子。

如果韩知远继续深耕文艺片也就罢了,一旦他想要尝试商业片,就需要一定路人缘和票房号召力。

“那不如进行一些侧面公关,在c站先买一些韩老师过去作品的商剪看看效果,正面回应还是没必要的。”张桐建议到。

“也只能先这样了。”周铭说。

“还有一件事,”公关总监继续说,“我们团队复盘了一下,韩老师这件事其实起源于公众对于闻导、殷老师和韩老师关系的一些争议,我们这边处于对舆论的考虑,建议三位老师在拍摄期间放出一些私下聚餐、交流的物料,来避免不必要的舆论争议。”

话音一落,会议仿佛被临时按了静音键,沉默随着网络线路迅速侵吞着每个人周遭的空气。

“可以。”第一个率先打破沉默的是周铭,他答应得干脆利落,不带丝毫犹豫。

张桐在会议那头挑了挑眉,似乎终于理解了韩知远这些年资源平平,只有闻霖那几部拿得出手的原因。

殷薄言望着屏幕上闻霖位于右上角的头像,应该是他自己拍的,画面是一泓黑暗中平静无波的江水。

他失神地看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自己缄默了太长时间。

“可以。”

“好。”

闻霖和殷薄言终于在会议中说出了他们今天第一句也是最后一句话,会议气氛也随之松快了一大截。

那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直到《最后一只靴子》的剧本围读会。

电影的拍摄场地定在西南商山县一个村落里,执行制片勉强找了一家看得过去的四星酒店作为剧组驻扎的地点,剧本围读也在酒店会议室进行。

殷薄言记得那天天气非常好,碧空如洗,一轮圆日明晃晃挂在天上,洒下明亮无匹的日光。他到得很早,会议室里只有零星几个人,闻霖将他叫道走廊,用一种严肃而郑重的语气对他说:

“殷薄言,我希望拍摄途中,上次那种事不会再发生第二遍。”

他终于看清闻霖说这些话时的面孔,遥远而陌生的,理智而冷静的,这是32岁的闻霖,不是借朋友学生卡偷溜进学校的22岁,不是意气风发纵横颁奖典礼的24岁,更不是哪怕剧组焦头烂额,也会认真听他解释离开缘由的27岁。

殷薄言嘴唇翕动了几下,他本能地想开口解释,又惊觉他已然失去了闻霖的信任。窗外暖融融的日光照在闻霖侧脸,模糊了原本清晰利落的脸部线条,却模糊不了他眼中认真锐利的神色。

殷薄言嘴唇微张,沉默半晌,终于说:“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