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1节(1 / 3)

加入书签

她还指着以后孩子出息,有人培养,也能去城里当城里人呢。现在一眨眼,什么都要没了。

林长喜看着报纸上面的照片,一声不吭。

……

忙完了一天的审稿工作,程编辑才有空休息,喝喝茶,看看报。

林安安那张照片,这就立马吸引人了。他倒是不认识林安安,只觉得这个孩子眼神坚定的样子,这样一个形象,偏偏长着这样一双眼睛,倒是很稀奇。以他的敏锐直觉来看,感觉是个有故事感的孩子。

等看到报纸上的内容之后,他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然后看着上面林安安的名字,程编辑一愣。

这一愣是因为,他对林安安这个名字是有印象的。前几天才接到了她的投稿呢。

程编辑立马仔细的看了起来。

然后再将林安安投稿的那篇姜小木奋斗记拿出来。

“发现两人真的挺像。”

加上姜小木的故事本身就是林安安写了。

很难不让人怀疑,这个林安安就是投稿的林安安。而姜小木很可能就是林安安自己的故事。

难怪林安安说她来首都了。原来是被她爸接过来了。现在还考上了清大。

故事里,姜小木可也是考上大学了啊。

虽然没说哪个学校,可作为内情的程编辑,这会儿心里清清楚楚的。

所以,姜小木的故事真的不是瞎编啊。人家真的读书好,而且进城来考上了大学。现在还上了报纸呢。

程编辑一下子就激动起来了。

这样真实中带着戏剧性的故事,可太容易吸引人了。

现在大家都还在艰苦奋斗,建设祖国。多少人还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啊。就需要这样完美的结局,来鼓励这些人。

就和他曾经看过的西方童话故事一样。不管多少艰难,故事永远都是完美的结局。

程编辑立马决定,将姜小木的故事刊登。

让曾经为姜小木牵挂的人看看这个美好的发展。

……

边境军区,姜越山开完会之后,才有空看看报纸。先看的军事报纸,看完之后,又翻看了一些全国报。

看到全国各地热火朝天搞发展,劳动成果频频,姜越山的心情是很好的。

他当初也是过了苦日子出来的,那时候侵略者还在这片土地上,别说建设国家了,就是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证啊。

还是现在好。只是想到了家人们,他心情又难免有些伤感。

无意识的翻过一张报纸,右上角一张照片展现出来,这是教育刊的文章。是有人考上大学了。

但是姜越山看着这张微微有些模糊的照片的时候,愣住了。

因为这张照片上的人,像极了他的小妹,姜玉画。

当时他离家的时候,妹妹虽然才十岁出头,但是轮廓与这照片已经很像了。就是人没这么瘦弱。当初姜越山家里不算贫穷,还有钱让他上学堂,读过书。父母勤劳又有手艺,家里亲族也多。小妹又是家里人都疼爱的,怎么也不会苛待她。

如果是后来遭难了,那妹妹成这样倒是可能。

但是姜越山知道,这不可能是他的妹妹。

因为时间对不上。

姜越山早年离家参加革命的时候,家里爹妈兄弟和妹妹都还在。

他也一直化名在外,从来不让人知道自己的家里人的情况。就怕遭到敌人的报复。

可是后来老家还是传来消息了,先是侵略者祸害了一次,然后白狗子又到处抓人。战火中,没人能幸免。

他的家里人全都没了。

他后来回乡看过,有逃难回乡的亲族帮着收敛了他家里人的遗骸,但是独独没有妹妹姜玉画。他一番打听才知道,当年姜玉画跟着人赶集,逃过一劫。回来的时候村子已经被烧毁,妹妹姜玉画就跟着一些族人一起逃难。中途经历诸多波折,许多人失散,也包括小妹。

这些年来,姜越山一直在找妹妹姜玉画的消息,甚至每年都在报纸上面刊登寻人启事。却一点都没消息。他心中已经开始觉得,妹妹可能早已在战乱中牺牲了。

这会儿看到这张熟悉的脸,姜越山突然燃起了希望,妹妹姜玉画没有死,她可能活着,然后结婚生子。

看着孩子这样儿,估计家里情况不好。可能也因为这样,妹妹也就没机会看到他的寻人启事。

可惜这报导完全就是谈论学习的,上面关于林安安的情况介绍得太少了。只知道在农村长大,后来接到城里的。也没交代是和谁一起被接的。也不知道她家里人还有哪些。

姜越山一刻也等不及了,赶紧就要找人帮忙,打听关于这个林安安的情况。

几天后,林安安的那篇《姜小木奋斗记》,也上报了。

因为很多人不知道姜小木是化名,所以虽然感觉和前几天那位林安安的经历有点相似,但是却没以为两人是同一个人。

不过细心的人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